《硬核医学生指北:一线诊室纪实》

查看全文
,病人没有发觉,其实我的口罩里面全是冷汗。 上好麻药,就要开始拔牙了! 利用牙钳谨慎地把牙齿掏出来,这个过程我的紧张已经完全被亢奋所代替了,「哐当」一声牙齿掉落在收集的容器中,我的内心充满了欣喜和成就感。当然,表面上还是要不动如山,维持一个成熟牙医的「设定」。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后面就越来越熟练了,面对操作台也不再紧张,从协助指导老师打麻药「升级」为拔简单松动牙、再到拔「正畸牙(正畸治疗前要事先拔除的前磨牙等)」、拔简单的上颌智齿、拔简单的下颌智齿……最后,才能在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下,挑战「大魔王」阻生的智齿。相信拔过阻生的智齿的小伙伴,都能回忆起口腔医生在你嘴里敲敲打打,而你躺在椅子上口水横流的样子吧。 讲到这里,是不是对牙医有点怕怕的了?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依据牙齿本身的情况(生长方向、萌出程度、牢固度),加上病人的先天体质(有的人特别敏感,难以被麻醉),再有就是医生的水平(麻醉技能、拔牙手法)等,会有不一样的拔牙体验,有些小伙伴拔完什么感觉都没有,有些拔完几天了还觉得痛。 如果牙齿有问题,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呀,指不定你就是那个「天选之子」,拔牙完全不痛。 刨开年纪小的时候的乳牙,我成年之后一共拔过四颗牙齿。 前三颗是智齿,第四颗虽然不是智齿,但是很类似,是一颗阻生齿,拔牙的过程非常酸爽,我在知乎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胆子大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的巨刺激。 回到我(被)拔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刚刚上临床实习,对一切临床操作都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完全冲淡了恐惧。为了能拔同学的牙齿,我们做了一个「等价交换」——各自贡献一个难度相近的上颌智齿。 没错,医学生的交换就是这么「公平」。 事实证明,拔上颌智齿的过程非常舒适。 同学给我的「目标牙齿」内侧和外侧各一针阻滞麻醉,外侧那针仅有极其轻微的酸胀感,内侧那针稍微有一丢丢痛感,而且持续短暂,差不多只有五秒钟。 阻滞麻醉打好后,差不多半分钟,我对自己的上颌智齿及周围的牙龈失去了感知,好像脱离了身体,接下来各种器械戳戳碰碰都没有痛觉。 上颌智齿严格来说不是「拔」而是「撬」,专业术语叫「挺」。 我来仔细描述一下过程。首先,用「牙挺」而非「牙钳」,是一把像起子一样的金属器械,插入智齿外侧的牙龈间隙,一边慢慢伸入一边小幅度旋转,很快,整个牙齿会开始松动,并且开始向下脱位。运气好的话直接用牙挺就能把牙齿「挺」出来,如果这颗比较「顽强」,那就用牙钳辅助一下。 说起来好像挺麻烦,但其实如果从牙挺插入开始计算拔牙时间的话,我的同学拔掉我的智齿只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