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医学生指北:一线诊室纪实》

查看全文
夜,在珠江医院狭小潮湿的学生宿舍里,一遍一遍地背着托福单词。 每周天早上七点多,舍友们都还在梦乡的时候我就得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然后坐公交到体育中心,下车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冲到麦当劳买一份带咖啡的早餐,用咖啡因开启一天的学习。 从早上九点一直上到下午四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上得我头昏脑涨。 七月份的时候,我顶着南京三十八度的高温,惴惴不安地去南京大学考 N1。 事实证明,临时抱佛脚不一定抱得上,两个月之后成绩出来,惨不忍睹。 但是生活完全没有给我留下悲伤的空间,因为除了日语,我还需要备战十月份的托福考试。 10 月 22 号天没亮就爬起来,坐地铁换公交,去二十公里外的东南大学考试。 结果,又「杯具」了! 这回倒不是因为我考得差,而是在听说读写四部分结束后系统有个选项问我要不要报告成绩,我当时做得头晕脑胀,以为是选择是否报告给学校,于是选择了「cancel」 (当时还没选好学校) 。 于是,我那一轮的托福没有成绩,而且我是三个星期后才知道这件事的。 我记得超级清楚,那一轮的报名费是一千四百块钱,这一笔钱就当是做了一次模拟题。 虽然日语和英语的初次「征战」都宣告失败,但是自己选的路,咬咬牙还是得坚持。 距离托福一个半月后的南师大,我又考了一次 N1,这次节奏更为紧张,4 天后就马不停蹄去南京农业大学考了托福。 可能是考前两个礼拜做完三大本托福模拟题的「后遗症」,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有点麻木,坐在永和豆浆吃午饭的时候,我深深地叹一口气:今年的折磨终于全部结束了! 大五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卡在了申请过程。 因为当时我觉得中介费三万块钱有点贵,就全程「DIY」了。 没想到,钱是省了,但是花费的经历和时间远远超出我的预料!这段经历告诉我,省钱和省时间,是不可兼得的。 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问出国的师兄师姐,历经万难,终于把 PS 和 CV 搞出来了,然后开始跟教授「套磁」。 这个「套磁」的过程也非常坎坷。本来申请京都大学医学部很有希望,教授答应让我过去, AAC 也通过了,结果突然有一天晚上教授发来一封 email,说非常抱歉今年我们实验室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就把我给拒了,这我能找谁说理去?只能转战其他学校。 申请北海道大学也出了不少麻烦,首先是我托福的官方成绩单一直没有送到(我二月份又重新考了次 ),万幸学校方面说 ETS 寄给考生的成绩单也有效。另外北海道大学的录取工作开始得特别晚,七月份才开始正式录取工作。这就导致了五月份时申美国加拿大的同学已经拿到 offer 的时候,我还八字没有一撇。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