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我们继续探寻语言表达的逻辑。
逻辑是思考与表达的基石,如果没有逻辑,那么一切想法或观点,无异于在沙滩上盖起了摩天大楼,一推就倒。
自从做在网络上写文章以来,遇到最多就是「杠精」,他们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经常跟别人唱反调故意持相反的意见。
而且他们往往无视或者曲解原述的逻辑,经常发表对人不对事的意见,仅为反对而反对,通过针对性反驳惹翻他人,进而达成目的。
举个例子:
正常逻辑:拉面、拌面、炸酱面都是面条。
杠精逻辑:凭什么炸酱面是面条?汉堡包为什么不能是面条!
你会觉得后者的言论对吗?显然不对,因为它不符合逻辑。
那什么是逻辑呢?简单来说,逻辑指的是思维规律或者客观规律。
凭什么汉堡不是面条?
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显然,汉堡的制作流程跟面条不太一样,它不符合面条的客观规律。
扯远了,我们回到表达的逻辑上,逻辑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我理解的表达最高层次,因为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完整的表达,或者有结构的表达,但往往很难找到表达内容背后真正的逻辑关系,无法做到真正的逻辑严谨的陈述。
想要做到逻辑表达,首先你需要知道有哪些常见的逻辑。
常见的逻辑有两类,一种是演绎逻辑,另一种是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指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而归纳逻辑则截然相反,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演绎逻辑
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
从一般推理到特殊
演绎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三段论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举个例子:
你的书在家里,家里的书都在桌上,因此你的书在桌上
三段论的应用很广,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等分析问题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只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这种标准的三段形式。它可能隐藏了大前提、小前提甚至是结论。
分析问题时常用的「问题/现象-原因-对策」,就是常见的演绎方式。
我最近刚好空调不制冷,于是联系维修师傅来加制冷剂,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用「问题/现象-原因-对策」演绎就是这样:
在这个演绎当中,实际上是将大前提隐藏了起来,如果还原成三段论就是这样:
从问题到原因的演绎——
隐藏的大前提:任何问题都是因为某个原因产生的; 小前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