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绝境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困难没有战胜过,他们的赫赫战功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五次大规模运动战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打到了「三八线」旁,逢敌亮剑,所向披靡,平壤失而复得,汉城几度易手。
八年抗战的老兵还在,三大战役的老兵还在,凭什么要向美帝国主义妥协?
撤退?不存在的,背后就是祖国和人民,往哪里撤。
有这样两支军队在,即使是在谈判期间,战争也从来没有完全停息过,不大打一场彻底分出胜负,停战协议是签不下来的。
美军的意志必然会影响到美方的谈判立场:「联合国军」的海空军优势要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分上得到「补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应该从现有战线后撤 36—68 公里,将 1.2 万平方公里土地让给美方。
中朝方面马上反驳:如果没有海空优势,美军早就被赶下大海了,现有的军事分界线已经充分考虑了美国的海空优势。
条件既然不答应,那就干脆不谈了。
美军随后轰炸中朝代表团住所,在战场上同时发动了夏秋季攻势和「绞杀战」,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就范。
美军的傲慢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坚决粉碎了美军的地面和空中攻势,迫使美方重新回到谈判桌。
1951 年 10 月 25 日,中断了 63 天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恢复。
很快,双方又在「战俘遣返」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问题上较上了劲。
中朝方面依据 1949 年 8 月 12 日《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中「实际战争停止后,战俘应即予以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等规定和国际惯例,提出双方应遣返全部战俘。
美方却先后提出所谓「一对一交换」和「自愿遣返」等主张,并唆使韩国和台湾的特务对中朝方面的战俘进行所谓「甄别」,强迫战俘刺字、写血书等表示「拒绝遣返」,企图扣留战俘。
中朝方面严词拒绝美方的主张,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一年多也不能达成协议。
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吧。
1952 年 10 月 8 日,美方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毛泽东。
美军随即开始准备较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企图以战场上的胜利逼迫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让步。
志愿军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较大规模的军事斗争,阻止美军的进攻以逼迫美方在谈判桌上让步。
时任美第 8 集团军司令的詹姆斯·范佛里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宿将,1915 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全程参加了一战,二战,历任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副司令。
他指挥经验丰富,极其热衷于火力优势,即使是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