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理思维:跳出「冲突陷阱」,提升行动和效率

查看全文
,假如对方是要和你多次博弈甚至长期博弈的对象,「三季人」策略在一个更久的时间维度,不仅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反而感觉自己低你一等,受到了你的降维打击。时间一长,可能会招致更猛烈、更变本加厉的反应。 所以,既然我们第一部分讲的是「道」,我们就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这个更高维度的「道」到底是什么呢? (二)「ABCDE」策略 这个更高维度的「道」,正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主题:「不讲理思维」下的「ABCDE」策略。 「ABCDE」分别是五个字母的缩写: A,是 Activating event,是一件事情发生了,而且通常是一件不太好的事儿; B,是 Belief,是你的信念,这里也就是说你最初的本能想法; C,是 Consequence,是这件事情在你的信念加工下,你情绪反应的结果; D,是 Disputation,是你对先前 Belief 信念的反驳 E,是 Exchange,是通过反驳了原来信念后,交换出了新的情绪反应结果。 ABCDE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它是一种帮助来访者解决由于原有信念而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法。 不讲理思维下的这种心法并不是真的不讲理,而是通过不讲常规的道理,通过反驳通常的信念以实现一个新的情绪结果。为了让你来加深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你现在正坐在一张公园的长椅上,你看着一本从京东刚买来的精装畅销书《行为上瘾》,你很喜欢这本讲心理学的书。当你看得有些累了时,你把书倒过来放在一旁,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闭上眼睛想休息一会儿。 正当你享受着春天的微风在面颊边拂过,你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坐了下来的声音,你睁开眼睛一看,哎呀,这下糟了,刚买来的新书被这个冒失鬼坐坏了! 此时,请感受一下你的情绪,你是不是感觉有点惋惜、甚至有点气愤?这人怎么随便就把人家的东西给弄坏了呢? 可是还没等你开口,你再仔细一看,天哪,他居然是个盲人,再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此时此刻,你又可能怎么想? 是不是庆幸,还好我没把喝到一半的饮料放在那儿,又或者还好这里没有什么尖锐的东西,否则这位盲人可就惨了。 好了,让我们结束这个思想实验。 在整个过程中,我带你走了一遍完整的 ABCDE: A,事件:有人坐坏了你的新书 B,信念:公共场所,怎么能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 C,情绪:感到气愤 D,反驳:天哪,这人原来是盲人 E,交换:情绪变成了庆幸,还好不是饮料或者其他尖锐物品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