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以,国民党在东北,也就是占领了大城市和交通线,即使是顶峰时期,占领的面积也没超过东北的三分之一。广阔的农村天地却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地盘,以此为基础,不管是兵力还是后勤,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松花江北岸站稳脚跟后,林彪通过 1946 年 12 月到 1947 年 4 月的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林彪抓住战机,接着发起了夏季攻势,开始转守为攻,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从这时候起,东北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军开始占据了主动权。
在这儿不得不提提朝鲜的贡献。
朝鲜在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之后就没什么仗打了,也就是关于统一的事天天跟南韩打口水仗。当时日军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大批日式武器,不打仗也用不上,金日成就送给东北民主联军相当一部分。等到后来苏联开始援助朝鲜苏式武器,那日式武器就更用不上了,基本上都给了东北。再就是生产武器用的一些稀有金属,像铜、铅、锌什么的,朝鲜不是矿山多嘛,也援助了很多,还有其他布料、药品啥的,据说东北民主联军先后从朝鲜得到了 2000 多个车皮的物资。
再一个就是战斗人员。当时生活在东北的朝鲜人很多,在金日成的呼吁之下,很多人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包括苏联回来的、从延安过去的,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正规部队的朝鲜人有 12 万人,如果加上地方部队的朝鲜人,总共有 25 万人参加了东北解放的战争。朝鲜人比较能打,不怕死,战斗力相比来说比较强悍。
这个其实从现如今各地的朝鲜族人身上也能看出来,二愣子性格,打架不要命。我当年上大学时跟一个朝鲜族学弟闹了个小矛盾,就被这小子把他哥叫来,在操场上二话没说,掏出刀就捅。是真捅,不是比划。要不是我反应快,今天能不能坐在这儿写历史都不好说。
继续正题。后来金将军要打南韩,过来要那三个朝鲜师,领导人也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为啥?人家老金为中国革命出了大力啊,也算是提前投资了。不过,金将军在朝鲜战争后对中国一直不太服气,也跟当年中国沾了朝鲜很多光有关。我在你吃不上饭的时候帮你吃饱还盖上了房子,你现在个头大了就要我掉过头来听你的,这个心理落差想想也确实不太好接受。
东北民主联军在 1947 年的夏季攻势之后,接着又进行了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国民党军基本上就集中在了长春、沈阳、锦州等大城市,而且交通断绝都成了孤岛,各自为战,已成苟延残喘之势。到 1948 年元旦,东北 97% 的土地被解放,东北民主联军数量达到了近 100 万人,而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兵力只有 55 万,局势已彻底逆转。
就在这时候,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