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朝鲜战争中,苏联不利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投反对票?

查看全文
迪庞克牌轿车,国会还有些议员开不上,突然又要一大笔援助,嘴上不好反对,行动上很多人却开始磨洋工。 摸鱼嘛,只要想摸总是可以摸到的。 多方拖延,援助方案拖到了 1948 年 4 月才通过,规模从 10 亿缩减到了 4 亿。 国民党郁闷了,条约我都签完了,怎么这援助还吃回扣呢? 宋美龄正要运作,欧洲又出事了。 1948 年 6 月,美苏英法爆发柏林危机,苏联的 122 毫米炮管天天顶着美国人的脑袋: 先生们,感受到慈父的爱了吗? 当时的西方媒体变着法造谣,说苏军的 IS-3 重型坦克怎么碾过美军直扑英吉利海峡,渲染第三次世界大战,搞得人心惶惶。 这么一闹腾,联合国五常有四常都围着柏林堆坦克,哪有心思理会世界其他地方。 机会来了! 这种机会就叫战略机遇期!错过了,没有后悔药。 毛泽东主席牢牢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给出了一个论断——「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抗日战争急不得,因为八路军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只能拖死他。 解放战争拖不得,因为苏美两国随时可能政治、武力干涉,必须在敌人回过味之前,解决问题。 1948 年 6 月柏林危机刚刚开始发酵,解放军立即发动豫东战役,验证了平原地区就地围歼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可行性。 随后,1948 年 9 月东北野战军冒着被国民党军三大兵团夹击的危险,封闭锦州,发动辽沈战役。 同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 后面的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历史,至 1949 年 1 月平津战役结束,150 万国民党精锐被打败,其政权在大陆已成必败之势。 这个时候,美国人才急了。 都崩溃成这个样子了,没几十万美军,不可能在这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挽回败局。 但要召集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跨过 5000 公里的太平洋,光伙食不得运几个月去? 决断的时刻到了。 1949 年 1 月,前美国外交官蒲立特递上《蒲立特向美援外会报告》,力主美军干涉。 主要意见是,恢复陈纳德的志愿航空队,派遣麦克阿瑟等 600 名美国军官担任顾问,出动四万美军守卫主要城市。 麦克阿瑟本人非常乐意,提出三条补充意见——立即给蒋介石大笔援助(入麦克阿瑟的账户);给陈纳德 500 架飞机扭转战局;美国海军参战(封锁长江)。 美国海军根本没搭理他。 长江口那条叫做「紫石英」的倒霉玩意儿你没看见是吧? 当然,美国人的叫嚣还是起了点作用,苏联方面一直拿这个吓唬中共,要搞划江而治。 笑话,中国共产党吓大的? 过江!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将第二野战军数十万将士留在后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