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朝鲜战争中,苏联不利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投反对票?

查看全文
个月。 抗美援朝打一开始就是中国人负担的,没要朝鲜一分钱,但是苏联给我们的武器弹药都是贷款买的,要还! 当时中国政府年收入折合 25 亿美元,其中一半要用作军费。而美国人追加朝鲜战争预算一次就 100 亿美元,这根本没法拼。 既然「保家卫国」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中国政府就打算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让一步,早点结束这场拖累新中国建设的战争。 所以 1951 年谈判开始的时候,中方让步是比较多的。 但是斯大林不同意。 「中朝方面应继续在谈判中采取灵活战术,实行强硬路线,不能有急躁和尽快结束谈判的表现。」 ——斯大林,1951 年 11 月 19 日,АПРФ,ф.45,оп.1,д.342,л.22、23 为什么不同意,无人知晓。但是从比较坏的方面去想,死中国的人,争夺苏联的暖水港,还牵制了大批的美军,对苏联战略有利。 这种事情,中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苏联老大哥不出点血肯定不行的。碍于当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威望,抠抠搜搜地,斯大林拿出了 3 个项目。 没错,3 个! 苏联援建中国的 156 个项目中,1950 年朝鲜战争之前敲定的 16 个,都是我们拿真金白银换的(包括贷款)。 第二批,就是这 3 个。 糊弄谁呢! 没办法,最后又追加一批,项目总数定为 42 个。此后陆陆续续又增加 8 个,到 1953 年 5 月以前,援助与帮助改造的项目一共 50 个。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白,苏联需要中国,但不需要一个拥有完整工业基础的中国。 从地缘政治来说,中国是唯一能够威胁苏联腹地的国家,不得不防! 工业要给,但是不能多给。 不过,就这么一点东西,让中国人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工业体系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一个国家,没有工业能力,不管你有多少艘航母,迟早要完。 我们说的发达国家,每一个都是工业强国,牢牢占据产业链含金量最高的那部分。 现在,机会就摆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 从铁矿石到汽车成品,多少国家做梦都想要的完整工业链,朝鲜战争给了中国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能用钱把这套工业体系买回来。 记住一句话,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不贵。比如「辽宁号」航母 因为这种机会可能一百年都没有一次! 50 个工业项目援建之后,中国人就有底气了。 抗美援朝不仅没有拖累国家建设,反而因为全国人民士气高涨,经济迅速恢复,工农业产值创历史新高。 很快,中方拒绝让步。 美国人想打多久,就打多久,打到美国人打不下去为止。 五、真的一寸都打不过去了 斯大林对中国同志的态度很满意,杜鲁门很不爽。 谈判谈不拢,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