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资,但在时间上仍应拖到底。
万万没想到,1953 年 3 月 1 日,斯大林意外昏迷;3 月 5 日,斯大林离世。
中国人终于拿到了这场博弈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志愿军连续发动夏季攻势和金城战役,美军丢人又丢地盘,场面非常难看。
美国人终于让步,达成停战协议。围绕朝鲜半岛的博弈以中方达成全部战略目标告一段落。
六、影响深远的结局
朝鲜战争的博弈,深远影响了东亚地缘政治。
二战结束后,以「防止东亚出现新强权」为目标,美国人扶植国民党,遏制日本、苏联。
忙活了几年,不但没有阻止中国复兴,反而间接促成了苏联把新中国养成一头工业巨兽。
这场博弈,美国匆匆介入,死了几万美国人,伤了几十万人,花了 830 亿美金,废了 7300 万吨弹药。
得到的,还是原来那个「半岛」。
养起来的,是曾经的仇敌日本。
怎么说呢?
美国人在犯下第一个错误之后,紧接着用更极端的态度犯下了第二个错误,又为了面子把这个错误硬生生拖成了灾难。
中国和日本是这场博弈最直接的受益方。
日本凭着区位优势,拿到了大量美国订单,经济迅速崛起。
中国的崛起更有一番运气。
斯大林走后,继任者赫鲁晓夫简直大方无比,一上来就给 286 个项目!
更重要的是,为了搭配这 286 个项目,苏联方面为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大纲和 4000 多项工业技术标准。
工业基础不仅仅是设备,还有能够发挥设备性能,研发设备应用的人,这些人才是最宝贵的工业资源。
苏联人不仅给机器,而且给学校,这才是授人以渔,挖箱底的援助。
中方甚至提出来分享原子弹技术。
赫鲁晓夫犹豫了一段时间,给!
就这份功劳,绝对当得起一吨重的勋章。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赫鲁晓夫敢给,苏联方面没有人反对,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威望确实到了一定程度了。
社会主义国家都认为,中国受得起这样的待遇。
在双方关系破裂之前,286 个项目落成 150 个(包括斯大林的 50 个),留下的半截子工程包括不少核工业和导弹工业。
其中大量的专业院校和基础工业是从零到有。
继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中国成功搭上世界工业化的末班车,崛起为最后一个工业国。
抗美援朝,至少为中国节省了十年的奋斗时间,甚至更多。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一跃而成为足以影响世界的新兴强国。
这个结局不仅是美国没有想到,恐怕我们自己都想不到。
国运,多少带有些运气成分,但我要说,正是中国人百折不挠的信仰,争到了史无前例的运气,拿到了几乎不可能的剧本。
备注:
本文中的伤亡数字源于人民出版社《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