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后的结果,动力超过阻力就会去做,阻力超过动力就会逃避放弃。而大脑是懒鬼,喜欢旧环境的安全感,抗拒新世界的变化,一旦你要改变,它就会感觉到危险,立刻联合行身体加大阻力,一直跟你说:不要改变,一切照旧才是最好最舒服的!
所以我们不能闹出太大动静,让大脑发现我们的意图,学会用低成本的「微量行动」去哄骗大脑,行动一定要过小、小到毫不费力就能完成,你才有可能动起来!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设置一个小小的触发开关,只要摁一下,就能找到脉动状态。
接下来我所讲的每一条方法,都是让大脑爱上进步的开关机制,让你用过小的阻力去提高行动力,在成就感中前行,而不是在挫败感中前进。一定要看下去,不然就可能错过了适合你的办法啦。
三、进取的正确方法
聚焦单个习惯
永远不要贪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别把计划变成 KPI。
想想每天计划要有:看书、学 ppt、写作、背单词、运动等十几项任务,结束时只会有「终于完成了,明天又要来一次,好累啊」的想法。这不是自律,完全是自虐啊。
《习惯的力量》说过:成功并不需要做对一切事情。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把重要事情做好,而不是处处都要做得完美无缺,别把每个小时都填满,变成机器人运作日常。超负荷的高效,不可能长久,不要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它经不起考验。
就像黛西每天都会留出固定时间阅读,可却从不觉得痛苦,就是因为读书这个习惯已经成为我的大脑放松方式,而不是任务和折磨。
记得从最简单、最感兴趣的习惯开始,按照我下面所说的步骤不断重复,直到内化成日常化习惯,不再刻意控制后,再去叠加下一个习惯。
最小行动化
开始培养习惯时,先养成天天做这件事的次数,再追求做这件事的质量和强度。
方法三原则:
(1)每天至少 1 次,也只需要 1 次
(2)每次时间不长
(3)设置能轻而易举的开始行动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每天看 30 页书,你会觉得很痛苦,需要下定决心才能开始行动。但如果是每天看一页书,轻轻松松就能看完,就会简单很多。
这个「一页读书法」和「最小行动法」的精髓在于:不用强迫自己去达成目标,而是通过最小最简单的行为,让你立刻行动,毫不费力地完成任务。
如同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先做 5 分钟再说,5 分钟后大脑进入状态,大脑就会要求你继续做下去。
建立行为触发器
理查德·塞勒说过:我们大多数计划,往往都毁于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很多习惯没能进行下去,不是因为我们懒,而是因为忘记了或者没有推力。
分享大家一个方法,用「一……就……」的句子去建立行为触发器,重复提醒大脑,该完成新习惯了。
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