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炸弹一定要留出几条明显的线让人拆?

查看全文
任何指纹,纸张本身,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的线索。 威廉明白,这是遇到硬茬了。 他觉得最大的突破口,就是炸弹本身。 毕竟,这么大一个铁坨坨,怎么做到悄无声息放过去的? 特工们在现场收集铁箱的残片,前前后后找到了上百枚,归总后一起打包送到了华盛顿特区的专业实验室。 勒索信 实验室捣鼓了半天,得出结论,锁定不了制造者是谁。 威廉一听,很泄气。 物证就这么多,居然没一样可以追踪到犯人? 没辙,只能大撒网,挖人证。 接下来几周,FBI 调查了 500 多名嫌疑人。单是证人,就传唤了几百个。 这一招还真的有效果。 证人当中,有个在南太浩湖开汽车旅馆的老板娘,爆出了一条相当可疑线索。 8 月 25 号那天晚上,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开了一台白色的道奇面包车,车厢里好像装了什么货物,用个灰色的布罩着。 而且,几个人的态度相当恶劣,对旅馆的设施挑三拣四,出言不逊。 老板娘很生气,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车里的东西,很像是什么箱子,方方正正的。」 无独有偶,赌场的几个工作人员也目击了,一台白色的道奇面包车,曾经开到过酒店停车场。 车停下之后,两个人把车厢里一个用布罩着的设备,抬进了酒店一个门内。 目击者说,那布上写着 IBM 三个字母。 显然,这只是罪犯的障眼法,炸弹必然就是在此时,被带进酒店的。 遗憾的是,那个时代没有监控摄像头。 就算弄清车辆的型号、式样,在没有准确车牌号的前提下,也很难追查到究竟是哪一台。 警方就这样追查了很久,大半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找到那辆车。 这时 FBI 高层也急了,发话了:这种大案不破,FBI 真的没脸搁啊! 就这样,上面拨了一大笔经费。 这一下,太浩湖当地警方立马把悬赏从 20 万提到了 50 万。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某天,FBI 接线员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名男子自称他找到了勒索犯的下落。 在电话里他透露,罪犯是自己前女友的前男友,那人曾经向她吹嘘过,自己会制作炸弹来勒索赌场。 而这个嘴快的女人,又把这些告诉了他。 挂断电话后,警方立刻通过这位「前女友」,锁定了那位「前男友」。 此人叫小伯吉斯,是个无业游民。 警方一到他家,就瞄到院子里停了台道奇货车。 嗯,白色儿的。 俩警察对视了一眼,好嘛,这回心里有底了。 再一查,事发前一天,他那台车曾停靠在哈维酒店附近另外一家酒店。 面对警察的质问,小伯吉斯辩解说,自己事发当晚一直开车在国家公园转悠,想找一块地种大麻,并没有出现在现场。 虽然警察们知道这大概率是扯淡,但也确实拿不出什么实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