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被捧到了如今这样一个高度?

查看全文
,非要王阳明放了宁王,叫他再捉一次。 还有随之前来的北军,正德帝宠信的几个武官,都来找王阳明的麻烦。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阳明理都不理,直接把宁王交给太监张永,这位张公公是罕见的又得天子信任,又是明白道理之人。 两人互存默契,应对小人的攻讦,皇帝的胡闹。 当然还有锦衣卫直接跑到王阳明脸上索贿,武官跳到他面前要给他示威。 这都是小事了。 王阳明丢给锦衣卫五两银子,锦衣卫恼羞成怒,把五两银子丢回给他,找上门来喝问。王阳明云淡风轻,说以前我在诏狱也待过,那里的人贪婪得很,今日才发现原来锦衣卫里也有高风亮节的,五两银子都不要,我一定写篇文章好好颂扬。 那锦衣卫:??? 锦衣卫瞅着王阳明,发作也不是,不发作也不是。 最终还是灰溜溜走了。 至于挑衅的武官,王阳明看得分明,其实这些人的凭仗就是来援的北军。 王阳明待这些北军极好,为他们治伤,走到他们中间与他们攀谈,一并吃饭。最后那武官来找王阳明麻烦,声称要跟他比箭时,军心向背就非常明显了。 王阳明三箭三中,整个北军皆为王阳明齐声欢呼。 那武官面无人色,回头跟另外的小人议论,说王阳明是个什么妖人,这几日的功夫,怎么就控制了整个北军? 从此再不敢直接招惹王阳明,跟锦衣卫一样,领着北军灰溜溜走了。 最多是在正德帝面前说王阳明些坏话,想设计害他。 而宫中有张永通风报信,王阳明也不至于被这等小人的小伎俩所蒙骗。 但这些时日的拖延,宁王叛乱的善后,蹉跎许多光阴,王阳明又收到了家乡的来信。 他的祖母没撑过去,病逝了。 或许唯一的宽慰,就是父亲告诉他,祖母是含笑而去的,死前也为你收拾乾坤而骄傲。 王阳明泪如雨下,一度要辞官回乡,为祖母下葬,奈何江西又发大水,忠孝不能两全,他只能留在江西治水安民。 王阳明甚至想过,直接挂印,弃官回家。 终究被他的朋友学生拦住了。 王阳明问他们:「怎么你们一个都不答应我呢?」 朋友们咬着牙:「先生都不顾念自己生死,如今放下生民,只为奔波下葬,未免着相。」 王阳明闭目良久,再睁开时双目通红,他嘶声道:「此相岂能不着?」 正如他很久之前传授心学时所言,心学与佛道最大的差别,就是佛道只讲明明德,心学还要讲一个亲民。 而墨家学说也讲亲民,却是不分远近的亲民,那就使人没有发端,无处着手。 王阳明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妻儿,是顾念天下苍生的发端。 所以岂能不着相,岂能不痛苦,但又岂能就这么袖手离去,看滔滔洪水过后,遍地倒毙的饥民百姓? 正德十六年,王阳明五十岁。 这时胡须已到了下丹田,王阳明开始讲致良知之道。 格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