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被捧到了如今这样一个高度?

查看全文
王阳明一介书生,能如何施为? 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王阳明也没多言,只是叹了口气,趁南下的机会借道回家,看了看年迈的祖母。 祖母躺在床上,白发满肩,还带着笑:「我孙儿为苍生出力,善莫大焉。」 这笑容如此熟悉,让四十五岁的王阳明恍惚间回到十五岁的时候,那会儿他刚刚丧母,是祖母不舍昼夜的照料与温情,使他没有全身心投入佛道的怀抱。 那时祖母便常笑,笑着给埋首在经书里的王阳明端上一碗粥来。 当初的少年,也并未多抬头看上几眼。 片刻的恍惚后,王阳明泪眼朦胧,拉着祖母的手:「孙儿去去就回,待整顿乾坤事了,再回乡晨昏定省,奶奶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祖母笑呵呵地点头,王华站在边上一叹,也已经风霜满脸。 岁月如刀,出鞘不归,催着王阳明离开故乡,奔赴他用兵如神的人生后半场。 ·6 大江如练,锦帆成云,阳光洒在水上点出碎金,远处青山隐隐。 江山如此多娇,可怜无数百姓正煎熬。 江面上忽然起了喧嚣,走水路去往南赣的王阳明忽然被一堆商船堵住,四周的焦灼,忧惧跟吵闹声也都传进了他的耳中。 「又特么闹水匪,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王阳明眉头一皱,上了甲板找人问话,才知道前面有几百水贼,正在劫掠商船,有运气好逃回来的,把这消息告诉了众人。 大江上往来的商船何其多,得了消息,不敢前进的商船只过片刻,就堵住了半面大江。 属下问王阳明:「抚台,这怎么办?」 王阳明沉吟片刻,忽然道:「去把这些商船上能做主的人找来,要快!」 属下有点懵,但还是听令而行。 片刻之后,商人汇聚,王阳明望着他们成竹在胸:「本官有法子破敌开路,但需你们配合。」 商人们满脸堆笑,皆说配合。 王阳明说:「我要你们随我迎敌。」 船舱里的笑容顿时被这句话削掉八成。 有胆子大的富商说:「抚台容禀,我们都是正经商人,实在没有跟水贼拼命的本事啊。」 王阳明一抬手,笑道:「不需要你们动手,听令列阵即可。」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江面上这么多船,水贼却只有几百,真列阵冲过去,那该是个什么场面? 但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个方向,并有胆魄即刻实施,领着一堆商船就去带头冲锋,这跟世人印象里的圣贤或者书生,可太不一样了。 这是名将之姿。 其实王阳明自己想来,圣贤与名将,都是一回事,无非是明德亲民,一念为苍生。 总之,当水贼见到正经的巡抚督军大旗,又遥望后边黑压压一片,人都懵了,心说我们就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哪用得着这么多官军剿啊? 连交锋都没交锋,当场就给跪了。 王阳明亲自受降,看了看这些人的双手双脚,虎口没有握刀的老茧,脚底宽大,多半是寻常的渔夫农夫。 他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