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能够轻易地跨界,因为他们通过深度学习已经拥有了某些才干,而这些才干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所以他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熟悉知识与技能就玩得转。但反过来,如果你不具备某些才干,当你换到其他行业时,只能重新开始培养底层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非常吃力了。
深度学习还能让人产生更多灵感。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在去专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尔尼钟楼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钟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这个假设使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狭义相对论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了个梦,梦到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这条蛇成了他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人们都惊叹科学家们的直觉和灵感,但假设爱因斯坦和凯库勒不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会获得这些直觉和灵感。只有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深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虽然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深度学习也能让我们更大概率地收获意外的惊喜。
与此同时,深度学习还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比如我曾带女儿去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剧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经历生死之后对他说:「我做了一个梦,多年以后,你蓄满长发,和我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并不开心。」我立即感慨道,这就是「未来视角」啊,国王用未来视角回望现在,然后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放唐僧西行。因为一周前我正好写了一篇关于未来视角的文章——《用什么来拯救你的行动力》,换作以前,我肯定是对此无感的。而女儿看到的只是国王好漂亮,孙悟空好搞笑……
不仅如此,如果自己在一些领域的认知积累得足够多,那么,即便是面对影视节目、娱乐八卦或新闻热点等这些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事物时,也同样能调动高级认知,把它们与有益的思考关联起来,产生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据我所知,很多严肃的成长者同样喜欢娱乐消遣,比如李笑来就喜欢看电影。我敢说,当他们身处娱乐环境时,依旧是理智脑作主导,他们能不自觉地关联认知、获得启发,而非单纯地满足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原始需求。
娱乐热点并非没有价值,浅层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但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深度——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
为浅学习正名
说了这么多深度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那些知识专栏、精品课、听书等产品呢?彻底拒绝或远离吗?我觉得并不需要,因为深度学习与浅学习其实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其价值,关键是不要搞反它们的权重关系。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