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有哪些让人惊叹的神操作?

查看全文
被其他人彻底排斥(社死)。」 总之,服从并效忠天皇、坚决不能投降,是他思想的核心。 日本绝不会战败、绝不会投降,也成为了他的思想钢印。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他的结局很可能就是「玉碎」,算是「为国尽忠」。 但他却并没有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1944 年 8 月,小野田转入了日本陆军中野军事学校二俣分校。 1944 年 12 月,小野田宽郎与弟弟滋郎的合影 这是一所「特殊」学校。 主要培养的是间谍,课程以反情报、反情报、伪装、渗透、破坏等为主。 与日本其他的学校相比,这所学校校风自由开放,不拘一格。 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通常是以「玉碎」为荣的。 而这所学校却不这么教。 他们所提倡的是:被俘和战死,都是可耻的。 但只有保存自己的性命,才能更多地为日本帝国效力。 所以,与其切腹自尽,不如成为俘虏。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的加持,小野田才没有在 1944 年时拼死一战。 而是选择了藏进丛林,打了 29 年的游击战。 事实上,有这样观念的日本士兵,不止小野田一个。 在南亚、东南亚的丛林里,负隅顽抗的日本士兵还有很多。 比如 1951 年,有 21 名日本士兵,在阿纳塔汗岛上被围捕。 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一直隐藏在关岛丛林中,直到 1972 年。 还有士兵中村辉夫,也是藏匿在印度尼西亚摩洛台的丛林中,1974 年才被发现。 在同样信念的影响下,他们几乎都否认战争结束,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坚持「作战」。 记者曾经问过小野田: 「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十年,都在丛林里度过了。你会遗憾吗?」 他的回答是: 「能够在年轻时全身心地投入战斗,我认为是一种幸福。」 他从来没有想过,在当地居民的眼中,他的所谓「战斗」,无异于谋杀。 而当记者问他: 「那你如何看待那些被你杀害的当地人呢?」 小野田的回答是: 「军人就是服从命令,我是奉命作战,所以对他们的死没有责任。」 他的帝国没有教育过他: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屠杀平民都是犯罪。 所以,他对自己的行为,不需要进行任何忏悔。 (8) 由于无法在城市里生活,在回到日本 7 个月后,小野田又离开了日本。 他去了巴西圣保罗,用回忆录所赚到的版税,购买了土地。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经营起了一个农场。 离开了城市,小野田整个人都舒服了很多。 1976 年,54 岁的小野田和与 39 岁的町枝结了婚。 小野田与町枝结婚 1984 年 6 月,小野田回到日本,开了一所「小野田自然学校」。 这所自然学校,主要是在假期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