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界干扰。
把笔一放。
翘起二郎腿开始看戏。
「干嘛呢?干嘛呢?东张西望想作弊啊?」
我朝小二敲了敲桌子。
收卷的时候我不由感慨。
人与人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看看小二写的,各种华丽的词藻往纸上堆。
比如「宿醉的天空朝我吐出一口酒气,我只有透过酒瓶才能更好体会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这句,写得多伤感。
而小三。
只会写「某年某月某日,晴,我早上吃了一个包子,中午吃了一碗面条」这样的流水账。
收集好他们亲自写下的证据。
看了一眼时间,还剩四小时。
时间充沛。
说不定还能再解决一件最近让我头疼的事情。
4
我告诉小二和小三。
现在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
我在客厅的电视上投屏 PPT。
PPT 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连环杀人案。
犯罪嫌疑人有三个,我无法肯定到底谁是凶手?
三个人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嫌疑人提供的每一个信息都在说凶手另有其人。
而他们自己是无辜的。
上个月十三号的凌晨一点。
三号大桥的桥头一名年轻的男子遇害。
胸口被刺三刀,其中有一刀是致命伤。
男子挣扎了二十分钟左右死亡。
拐角的那个模糊的身影,沿着霓虹灯最黯淡处走着,走入繁华尽头。
在半小时后,也就是凌晨一点半的时间。
度码街头一名醉酒中年男子遇害。
依旧是同样的作案手法。
胸口被刺三刀,一刀是致命伤。
因为这里周围没有监控,加大了破案难度。
但初步可以判定。
凶手应该是一个人。
时间又过去两个小时,来到凌晨三点半。
璜叶路口的一辆黑色小汽车内,一名男子胸口被刺五刀,其中三刀为致命伤。
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
可推测作案手法跟前面两个案件相同。
为同一个人多次作案。
奇怪的是。
在二十分钟后,也就是凌晨三点五十的时间。
鸟瞰楼顶楼有一名女子遇害。
法医分析,作案手法与前面三个案件相同。
但是,作案者根本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分钟从璜叶路口赶到鸟瞰楼。
现在有三个嫌疑人。
A 是一名杀猪老汉。
年龄五十一,身高一米七五。
在凌晨一点出现在三号桥头。
但他并不承认自己与本次连环杀人案有关系,他说他那时不过是在桥头遛弯。
B 是一名中年男子。
身强力壮,身高一米八,年龄三十四。
有目击者说在凌晨一点半看见他出现在度码街头,并在凌晨三点半游走于璜叶路口。
C 是鸟瞰楼遇害女子的丈夫。
年龄三十一,身高一米七六。
监控拍下他于凌晨三点五十九分匆匆离开鸟瞰楼,在最后一个案件中嫌疑最大。
「现在,问题来了,谁是这个连环杀人案的作案者?」我问小二和小三。
小三说,据他分析。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