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蠢到家的罪犯?

查看全文
方来了。 从杨艳、张得年分别结婚,再到杨艳离婚。 这两年期间,张得年和杨艳的书信来往,还是从来没有中断过! 而且张得年明显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他明确在书信里写道:「我不希望你把我的信给别人看,让你的父母知道。」 可即便如此,两个人的书信联络还是一直在延续着。 直到 2006 年,又是棉花收获的季节。 杨艳打定主意离开家,只说出去打工,却没说具体的去向。 因为,她要去寻找她的爱情。 这种「初恋变小三」的狗血剧情,竟然真的在现实中上演了。 那么,张得年不肯承认与杨艳的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杨艳的死,与这桩情债有关? 恋爱 哥哥张得年撒谎了。 这就说明,他很有可能隐瞒了更多的事实真相。 但老刑警张毅知道,仅凭这一点就说他是杀人凶手,未免有些武断。 在警方出示了书信之后,张得年坦白了。 「我的确和杨艳谈过恋爱,但是,人不是我杀的。」 张毅问:「那你一开始,为什么要隐瞒这段恋情?」 张得年有些紧张,也有些着急:「我……我和妻子感情很好,儿子也 1 岁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和杨艳的关系,我怕影响现在的家庭。」 「既然人不是你杀的,当年到底是什么情况,希望你能如实交代。」 张得年和杨艳 2006 年 8 月,杨艳写信给张得年,说她还想去采棉花。 这个请求不算过分,出于旧情,张得年同意了。 在后来采棉花的日子里,杨艳曾经提出过,要与张得年重归于好。 可就像张得年与警察说的那样,他现在的家庭很幸福。 所以,他拒绝了杨艳的请求,同时对她多加照顾,算是一种补偿。 在采棉工作结束后,张得年支付了 1500 元的工资,就让杨艳回家了。 「之后呢?」张毅问。 「之后我就没见过她了。」 张得年重申:「您想想,我有房子,有老婆孩子。我不可能为了杨艳这么一个人,为了几年前的一段旧情,就去杀人。这不是把我的生活全毁了吗?这样做不值得。」 他说得很诚恳,逻辑上也说得通。 对于张得年来说,未来的确还有更美好的生活等着他。 他没有动机杀人。 经过反复分析,警方最终认定,张得年并不具备杀害杨艳的动机和条件。 在排除了嫌疑后,张得年被释放回家了。 于是,警方又把目光转回到张得月的身上。 甚至在他身边部署了专属警力,秘密监视他在狱中的一举一动。 然而,警方发现,即便是在监舍里,张得月的表现也十分镇定。 他很少跟其他人说话,更多的是独处。 有时候他还会在监舍里来回踱步,一看就是正在心里悄悄盘算着什么。 监舍中的张得月 很显然,他是一个智能型、预谋型的罪犯。 张毅明白,想要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