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入门课:我要不要考公、该如何准备?

查看全文
表达系统是有问题的。从断句习惯,到遣词造句的表现都十分不理想,甚至都无法完整的说完一句话。 而心态也很不好,处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卑情绪已经从考试蔓延到了整个生活。 看见她这样,我除了着急别无他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带着她学习、练习,因为我始终坚信,行动是破除焦虑和一切负面心理最好的武器。恰巧,当时考试因为疫情原因推迟了好几个月,东东在这几个月里始终咬牙坚持,做了大量工作,笔记都写了好几本。 等到考试前,她的面试答题已经非常自信且自然了,最终也毫无悬念的通过了考试,斩获自己心仪的岗位。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得知结果的那天,东东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骄傲:「老江,我的成绩要比其他人高整整一个分段。」 这次考试也彻底改变了她,不仅仅是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她在备考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最明显的,就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隔着手机屏幕我都感受得到。 在入职后,她也参加了几次单位的活动,并且表现得都很不错。她也分析过,觉得入职后一些成绩的取得也都源于在备考公务员期间自己能力的全面提高。 东东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感受的考生,所以我就在想,其实在公考之前,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考试,但为什么偏偏就是公考会对一个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经过认真思考,我总结了一些角度,分享给大家。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够从这些角度去正确认识公考,那对于以后的备考绝对是有帮助的。 首先,这是由公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前文,我们有聊到过公考的「难」与「不难」,大家也对公考有过初步的了解。作为一项职业考试,公考对于一个人的考察其实更多是能力上、素质上的,而绝非应试能力本身。 从做题的角度来说,拿下行测问题不大。但是申论,特别是最后的面试,其实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想要顺利通过公考,成功上岸,就必须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这些能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结束考试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大家可以观察下身边的人,能够通过公考的群体中,书呆子的比例是非常小乃至于接近于零的。近年来,我与单位新考入的年轻人们沟通,就发现绝大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很高,在与人沟通交流和为人处事方面都挺不错,绝不仅仅是只会考试的那种考生。而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每个人的班级中,可能都会存在一个或者数个只会读书的同学。 所以说,我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能够不把公考仅仅当作是一次考试,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次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契机,通过踏踏实实的备考,来收获更多考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