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入门课:我要不要考公、该如何准备?

查看全文
显可以看到,每年都招录人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浮动不是很大。2019 年是因为机构改革,很多单位人事冻结没有找人,所以招录人数锐减,但即便如此,该年的报考人数依然还在增加。 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下,看着自己身边的「公考大军」人潮涌动,有人蠢蠢欲动,有人反复权衡,心底都萦绕着同一个问题:我到底适不适合考公务员? 为了帮助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更好地认识自己与公务员这份职业的匹配度,进而避免无意识的随波逐流,而是能够根据内外部情况作出真正理性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坚定考公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条路上走得高远。 先跟大家聊一个问题:到底都是哪些人考上了公务员?他们考上公务员之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我梳理了一下身边的案例,包括同事、朋友、学生、给大家分享几个典型案例: 小 A,出身南方某省份农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从某 TOP10 名校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以选调生身份考入某区街道办,两年后通过遴选进入省级机关,目前工作基本稳定,正在寻求个人问题的突破。烦恼在于,离家太远且工资略低,家中父母又难以支援,所以被买房难住。 小 Z,出身西部某三线城市,父母都是体制内普通公务员,某双非一本高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首次参加省考就顺利上岸,就任邻县一基层乡镇。三年后被借调至县委办工作,目前的工作节奏跟互联网大厂无异,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回到市里,离家近点。 小 Y,出身包邮区某三线城市,家中长辈世代经商,家境殷实,省内某二本院校思政专业本科毕业,考研失败后选择省考,进入本市某边缘化市直部门。由于工作清闲且不差钱,所以很快就结婚生子,目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小 D,出身中部某十八线小县城,父母都是中学老师,某 211 高校工科类专业毕业后考入本县一乡镇工作,两年后通过遴选进入县纪委,目前正在想尽办法谋得一个副科级实职。父母已将车房都准备好,目前静待佳人。 大家应该已经发现,这几个案例的主人公,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公务员这个职业,并且都在年近三十的时候步入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这就可以说明,公务员是一个包容性相对较强的职业。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话题:公务员,谁都可以考。 一方面,这是由公务员自身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技术门槛低——与科研类、技术类工作不同,体制内绝大部分行政岗位只要有基本的社交和工作能力都可胜任,而任何一个经历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年轻人都具备这两项能力。 正因如此,只要你能越过专业和考试这两座门槛,后续的工作基本上是一马平川,大部分时候甚至还会欠缺一些挑战性 而程序员、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