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入门课:我要不要考公、该如何准备?

查看全文
今年四十五岁,目前担任某省直机关处长一职,在旧体制内,他是很难晋升到副厅级职务的,哪怕只是一个虚职的副巡视员。 但是,有了职级并行之后,他却可以在退休前干到二级巡视员这一非领导职务。 因此,反而会在临近退休时获得一次很强烈的满足感。 2.为什么高阶在后期甚至会比一开始的体验更好。 一方面是因为外放,一旦走出部委去了地方,那绝对是一个有着巨大能量的实权派,自然要比呆在机关里好很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委的职务晋升很快,到达一定年龄之后都会有着比较高的职务,哪怕是非领导职务,无论是去地方上调研指导工作,还是在人际圈中的地位,都会获得很多的满足感。 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这样一种体制,我们无法改变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那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在公务员这份工作中的体验呢? 我想,当我们看到上一张图表时,可能答案早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一,选择平台。在一开始决定报考公务员时,就优先去选择一个中阶或者高阶的岗位。我的建议是,大家尽量选择中阶,考试的难度既不会那么大(选择了高阶,你就会和全国的顶尖选手竞争,难度非常大),而且离家也近一些,能够兼顾工作和生活。倘若外地人进京,那可能真的就得放弃很多工作之外的东西了。 当然,有同学会说,老江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好岗位谁都想考,问题是考不上啊! 对此,我只能说,越难得到的东西往往越香。一旦去了基层,很多岗位五年服务期的限制,会让你彻底跟自己的梦想说拜拜。 所以,一定要选好岗位。 退一步来说,如果实在是专业或者条件限制,只能在低阶中选岗位,那么一定要选离家近的,越近越好,最好就是自己家所在的县。 选岗位,一定要冷静、慎重、理性,特别特别是比较远的基层乡镇。这真的是无数人的血泪经验。 我就有一个学生,大学毕业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到了邻省偏远地区的一个乡镇,考上之后也就顺其自然去上了班。 现在每天都痛苦不堪,离家远、条件苦,人生地不熟,连对象都不好找。又受制于五年服务期限,想辗转腾挪一番都没有办法,如果辞职,只能以被辞退的形式走出来,五年之内不能再报考公务员考试。 所以真就只能熬下去,服务期满了再说。可人生能有几个五年?真到了那时,又还能有多少求变的决心、勇气与能力? 第二,保持学习。在备考时,大家可能都会铆足了劲头学习,也会去想上岸了就怎么怎么样。但事实上,上岸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解决了编制的问题,随即而来的又会有其他的问题,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单单靠这个编制是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的。 所以,一定不要过于满足现状,上岸之后可以暂时休整一番,但仍然要刻意培养学习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