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中为什么国民政府敢于用区区十万人攻击三大军阀八十多万人?

查看全文
汉民、汪精卫等人并列的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长期主持国民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 然而在苏联与北洋政府谈判的过程中,他也曾经要求北京政府尽快承认苏联,甚至对外蒙问题发表过一些言论。 这理所当然地让国民党内原本就反对跟共产党合作的右派人士激动了起来。 他们表示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共产党人干的是人事吗?一边给咱们广州政府掏钱拿枪,一边跟北洋政府眉来眼去,到底是哪头的? 不行!我们要弹劾共产党,让苏联人拿个态度出来! 你说拿个态度出来就拿个态度出来啊?你谁啊? 哈哈,右派们诡异一笑:我们?我们是国民党监察委员会! 这事麻烦了。 原来孙中山一大改组国民党的时候虽然把左派给扶上了位,可他也多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彻底让右派靠边,而是在监察委员会里给他们留出了位置。 所以国民党一大监察委员会里有委员 5 人、候补委员 5 人。而这 10 个人,几乎都是右派。 所以 1924 年年中,这群监察委员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把枪口指向了跨党活动的共产党人。 这就是著名的「弹劾共党案」。 当然,党内除了这些右派,也有主张坚定跟共产党人合作的左派——比如说廖仲恺,此公在辛亥革命时期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一直追随中山先生左右,力主联共联俄,在国民党一大时出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当时一共就仨常委,分别是廖仲恺、戴季陶和中共党员谭平山),曾出任过数部部长,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所以他在弹劾共党案爆发后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 廖仲恺半身照,摄于 1920 年以前 于是国民党党内很快闹到不可开交。 中共老大的反应比他们还激烈:老子早就说国民党人靠不住吧?苏联大哥,咱们赶紧放弃跟国民党吧? 苏联人表示:??? 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乃是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人。 他在国共合作之初就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个操作:这两党宗旨性质都不一样,想合作搞党与党的合作不行吗?干啥非得跑别人党里掺和他们的破事啊? 然而中共彼时乃是共产国际下属的支部,上级有了指示,下级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该执行还是要执行的。 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强力「说服」之下,共产党人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可陈独秀对这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弹劾共党案爆发后他一下子就精神了,表示正好,你不高兴我还不愿意呢!不能过赶紧离,赶紧的! 苏联人表示别别别,不至于,不至于啊!大家虽然有点分歧,但还是好同志,好兄弟,这样吧,大家各退一步,咱们整个「两党联络委员会」,以后共产党的活动提前跟国民党这边通个气,咋样? 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