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

查看全文
息和作案时间非常匹配,是 10 号和 11 号的概率极大。 「仔细搜一搜他们住的房间,看看有什么线索!」高光斗一声令下。 果然,在俩人入住的旅馆 301 房间,办案人员找到了一根 48 厘米长的导火索。 高光斗目光如炬:「这根导火索的一端有切割痕迹,而切下的部分,很有可能用于现场引爆。」 经过样品技术鉴定,这根导火索并不是湖北生产的,和当地全部 7 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全部不匹配。 公安局长程康彦当下做出判断,命令 30 多名刑侦专员立刻奔赴江西,深入调查「汤喜林」和「齐杏献」二人的过去。 然而,干警们到了江西武宁县横路乡,却撞见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这个汤喜林,居然好端端地活着…… 再一问,原来两年前,汤喜林从县里返乡的长途车上,就把身份证给弄丢了…… 至于是谁捡到了,又或是谁偷去了,自然是无从验明。 一条线索断了,只好再去追齐杏献那一条。 没想到,这个齐杏献也活得好好的,还在武宁县里一家罐头厂上着班呢…… 「噢,身份证啊,去年我借给曹军了。」面对警察的询问,齐杏献老实交代。 这个曹军,也曾在罐头厂短暂打过一段工。 经查,「曹军」只是个化名,至于他的真实身份,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他啊,平时就文绉绉的,喜欢吟诗作画。跟那些大老粗不同。」 「曹军他哪是干打工的人哦!他自认就是个艺术家。」 「字写得特好,不爱说话,跟咱……聊不来。」 提起曹军,厂里从干部到职工,给出的评价都差不多:头发凌乱,不修边幅,喜欢画画、写诗,寡言少语,看起来像个落魄文人。 而且,曹军从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真实年龄。 经过一番调查,刑侦专员才了解到,曹军离开罐头厂后,一路流浪,在各处景区一边写生,一边卖画。 但,终于是难以糊口,他只好又返回了武宁县,去到一家叫「玉明旅社」的小旅馆打工。 正是在这家脏乱老旧的小旅社里,警方获得了赴赣后的一个重大线索。 「和曹军同住的,是个叫邹昌力的男客,俩人关系好哩。」旅社老板娘眉飞色舞地说道。 「怎么个好法?」小江问道。 「割头换颈。」 「割头换颈」是当地方言,约等于生死之交。 曹军的真实身份信息缺失,那么邹昌力,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个追查目标。 此人今年 27 岁,是武宁县石门楼镇镜园村人。 警方抵达邹昌力的老家时,立刻被这里的贫困惊呆了——屋檐都漏着风,墙壁被煤烟熏得乌黑,屋里的地面沟沟壑壑,还流着腥臭的污水…… 邹昌力的母亲范才女交代,自己是改嫁的,邹昌力的生父早亡,是养父邹隆毫和自己将其拉扯大。 2 月 8 日邹昌力离开家,自称去外省打工,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