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

查看全文
较短,犯罪人出于急于泄愤或报复的动机, 企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伤害尽可能多的人, 以寻求某种变态的心理快感, 同时造成强烈的社会反响, 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 再比如,多为预谋作案,作案者大都有所准备,且准备充分。 而邹昌力和曹军,也相当符合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特征: 比如这种作案人多为中年男性。 很多学者认为,中年男性是当下社会压力相对最大的群体,不仅面临生计的压力,还要抚养老人和孩子,一旦面对困境不能妥善处理,就容易滋生病态心理,进而引发犯罪。 比如文化程度不高, 职业与收入不稳定。这直接导致犯罪人收入微薄且不稳定,经济上的弱势又导致他们缺乏尊严和成就感,沦为社会边缘人群,更难以面对挫折。 再比如,这些犯罪人大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纠纷,他们的作案动机,大都是厌世或者泄愤。 参照犯罪心理学中的挫折—攻击理论,作案者面对面对挫折一般有外罚性、内罚性、无罚性三种反应形式。 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就属于外罚性反应, 他们将自己遭遇的挫折归咎于外部世界,并将仇恨和厌世的情绪,通过暴力的方式向外部世界肆意发泄。 比如非常相似的 1981 年的厦门公交爆炸案,2010 年的甘肃法院爆炸案等等。 正如开端里的「锅姨」陶映红一样,同样充满了厌世和绝望。 值得一提的是,曹军的身份,至今没能确定。但他留下的那首小诗《理由》,却能看出这个人心理上所存在的巨大问题: 「我也曾拥有口琴, 但是, 在那一天, 我摔碎了口琴, 扔掉了吉他, 踩断了我的画笔, 带着一颗义无反顾的心, 离开了一点都不留恋的家, 从此浪迹天涯, 经过武汉的黄鹤楼, 南京的中山陵, 广东的花城酒店, 还有很多很多, 到黄山时已是囊空如洗, 黄山的最高峰奇隘峻险, 在美丽的地方结束我并不美丽的人生」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或者说,从最开始就让这些社会边缘化的人群,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摆脱那种被抛弃感和无助感,是否能够改变这一切呢? 只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没有循环和时间线重启,也没有挽救那 16 名无辜死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