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年 2 月 28 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在联合公报中,美方郑重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 年 4 月 16 日,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 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两只熊猫在美国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 2 万人排队参观,1972 年因此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在尼克松访华「冲击波」的震荡之下,从 1972 年开始,整个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台湾当局断交、然后领导人排队访华「领取」大熊猫的热潮。
1972 年 9 月 25 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举行建交谈判,中国政府将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给了日本人民。
1973 年 9 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
1974 年 9 月 14 日,中国同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
1978 年 6 月 16 日,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访华,中国政府赠送大熊猫「强强」和「绍绍」。
1980 年 11 月 5 日,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中国政府赠送大熊猫「宝宝」和「天天」。
从 1972 年到 1982 年,中国先后向传统「资本主义国家」赠送了 16 只大熊猫。
作为天生的「亲善大使」,大熊猫所具有的亲和力以最快速度消弭了冷战爆发以来中国同西方世界间的误解和敌意,给中国在「后冷战时期」重塑国家形象,调整外交政策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1982 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外交使节的时代至此结束。
1992 年,作为新中国熊猫外交的「代表熊猫」,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赠送给尼克松夫人的大熊猫「玲玲」去世,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瑞士总部第一次下半旗致哀。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和 BBC 等欧美主流媒体的标题写的分明:
熊猫外交使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