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双方,经常就某一价格问题彼此僵持,一个要更便宜些,一个死活不降价,怎么办?
那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我们要降价,对方不肯降价,可能都是为了要达到彼此公司能有更高利润的目的。那么,你谈判的焦点,就应该放在如何帮助对方提高利润上,而不要局限于眼前这个产品的价格上。
比如,你们公司的网站流量很大,那么你就可以和对方说,价格我们给不了更多了,但是可以让你们公司的广告免费出现在我们的网站上,我们网站的流量非常高,这能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你们,提高你们品牌的知名度。
这样,你能用低价购入对方的产品,对方也能通过你的网站提升自己的总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以上这些,就是因为目标的错误而导致的问题。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应该先检查一下的,你的目标是否符合 SMART 原则?你是否把手段本身当成了目标?
目标不对,什么都不对!
二、重构方法 A。
(A)是什么?
(A)是你为了实现(B)所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了与之相关的人、事、物。)
当出现了现状(B'),我们会习惯性地再找一条从(B')到(B)的途径,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结果常常让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从这个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现状(B')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而是由原来的解决方案(A)导致的。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解决方案,现状就很难改变。
比如 1861 年,清政府开始了一段长达 30 年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人的先进技术,可最终失败了;而几乎在同时期的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样也是学习西方,结果却大获成功,一举超越中国,跻身世界列强,这是为什么?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师夷制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写,意思是要学习西方的长处,也就是他们的科学技术,学会了就可以反过来对付他们。
「中体西用」也是一句简写,原话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结构,还是维持原来的封建体质,维持儒家文化。这些不能动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学习并应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提高国力。
听着是挺好的,洋务运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也办得风风火火的,可越到后面阻力越大,这是为什么?
北洋水师装了洋枪洋炮,号称亚洲第一水师,可在甲午海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又是为什么?
这个就是在不改变原来 A 的情况下,强行去改(B')。
看上去「表面问题」很快得到了改善,但是原来的 A 并没有动摇,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本质问题」依然存在。
洋枪洋炮是换上了,可应该如何使用?士兵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