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思维:如何保持一个不焦虑、不急迫的心理状态

查看全文
如此从容达到的境地。 04 第二个心法:影响圈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 7 种习惯》中抛出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关注圈」是指你只能关注,却很难去影响的事情,比如美国总统大选、你所在行业的兴衰等等;而「影响圈」则是你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的内容,比如今天早上把一个 ppt 做完,明天和客户签下合约。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也曾有一句著名的祷告文,这句祷告文只有三句话: 请神赐予我宁静,接受我所无法改变;赐予我勇气,改变我所能改变;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两者的不同。 斯多亚主义者的主张比这句祷告文早了 1500 多年,比柯维的 7 种习惯更是早了 2000 多年,但他们都深深地理解并践行对无法控制外物的焦虑,而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 比如一个持有斯多亚主义的销售,他会认为: 个人业绩提升不上去,我就多找项目,扩大销售漏斗,用数量去抵御产品竞争力不足、转化率低的特点; 公司高层目光短浅,我就寻找外部机会,谋求其他发展机会; 行业落寞我虽然不能改变,我就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先做个斜杠青年,然后再伺机跨行业完成转型,实现跃迁。 就像斯多亚哲学家艾比克泰德曾经说的那样:普通人试图改变世界,斯多亚主义者试图改变自己。 05 第三个心法: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有一个习惯,总是会说:「哎,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 可是,过去早已成为既成事实,面对翻撒的牛奶,流再多眼泪也无济于事。 斯多亚主义者则是活在未来的人,他们就像我们在第二课里讲的那样,他们会邀请未来的自己来营救现在的我。 比如我的另一位前同事,他在职场上遭遇了来自上司的霸凌,上司竭尽所能,把他不擅长的事情尽可能地安排给他,美其名曰锻炼他,接着再用糟糕的结果来彻底打击这位前同事的自信。 我问他,如果 5 年后,你已经是一个部门的总监,并且还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那么回到今天,你走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他把视线移到地上,想了好一会儿,然后说:我走出的第一步是立刻离开他。 5 年后的他,拯救了今天的自己,他没有再把注意力聚焦在两人的关系上,而是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达成目标:找到了另一个更适合他的领导,转岗到了一个能发挥出他聪明才干的岗位。 06 第四个心法:克己 除了假想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为情绪减震,斯多亚主义者为了获得勇气、意志力以及任何想要拥有的卓越品质,他们会真正地假装最坏情况已经发生去生活。 2020 年初,一部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刷遍了朋友圈。 55 岁亿万富翁格伦·施蒂姆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仅仅带着 100 美元现金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