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能推向逆天的就是德意志民族。
作为一个厨房都要用砝码的国家,德国人对鸦片这种药性不稳定且副作用明显的玩意儿非常不满意。
作为后起之秀,德国药剂师在短短几十年里先后搞出了吗啡,催生了默克制药;搞出了海洛因,催生了德国拜耳,你吃的 VC 泡腾片很可能就是他们家的;搞出了冰毒,催生了泰姆勒制药;默克、勃林格殷格翰和诺尔三家制药公司还顺便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可卡因生产商。可以说是在毒品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跟抽鸦片情况不一样的是,大家当时对这些工业化产品的副作用不是很了解,商家也拍胸脯保证副作用部分已经被消除。
既没有副作用,喝一管还让人精神百倍,这种好东西哪里找去?于是各种毒品纷纷成为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作为一个 1920 年的西方公民,你稍微花点钱就可以在药房买到止咳的海洛因,提神的可卡因,如果有幸参加了德意志或者日本帝国的军队,还能拿到标准军用物资:冰毒。可以说选择多样包你满意。
随着大规模的推广,各种毒品的副作用逐渐开始显示出来,神药也一项项露出了自己狰狞的面目。到了二战前后,几乎所有正常的国家都知道这些玩意儿很容易就会造成滥用,纷纷开始出台各种禁令。
虽说起了个坏头,其实事情也扔算可控。以磕药最疯狂的德国为例,二战期间陆军的柏飞丁(就是冰毒)订单一下就是 3000 万片,磕着药的德国士兵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打闪电战,或者几天几夜不睡觉的从斯大林格勒往回跑;帝国元首带头每天往血管里打七八十种药,可以说全民都 high 到极点了。即便如此上头,二战之后的德国也慢慢恢复了正常。就在大家普遍觉得对压制毒品比较乐观的时候,美利坚出乎意料地上头了。
我说美国上头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之前就洁身自好了,作为弄潮儿,西方流行的那些玩意儿美国一个都没落下,比如法国人搞了一个马里亚尼葡萄酒,其实就是可卡因加波尔多葡萄酒,美国人就搞了个可口可乐,就是带可卡因的气泡水,可口可乐的 Coca,就是可卡因的简写;德国人喂飞行员吃柏飞丁,美国人就让当兵的吃安非他命,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
然而到了二战之后,事情起了变化。
1945 年后,全世界都被打成了废墟忙着生产自救,只有美国屁事没有,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就在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时候,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垮掉的一代出现了。
可能是因为日子太好过闲的蛋痛;可能是因为越战产生了幻灭感;可能是上一代的文化太过强势,年轻人需要自己的文化;也有可能是因为核战的阴影让人觉得应该得过且过……说法不一,总之就是嬉皮文化在美国越来越流行。
毕竟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墨西哥的,没法扯得太远。简单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