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叹气,只说了些父亲的近况便离开了。
废了我,让赵侧妃做太子妃吗?
前朝大臣们,不会无聊到拍一个素未谋面的武将马屁,何况真论起关系来,朝中大臣多是谢道安的门生,要拍马屁也该是拍谢家的马屁。
父亲是中立派,不可能在两方任何一边站队,应该也不屑于和那些大臣争论,他所求的是国泰民安,不是国将不国。
只不过,风都吹起来了,也是时候该把火点起来才对。
顺其自然吗?
一向只有事在人为,哪里来的顺其自然?
佛祖历劫渡世人,地藏王下地狱渡鬼神,观音娘娘怜悯人间疾苦,以大慈大悲之心,观世人疾苦,为世人解苦难……
佛不渡人还有人自渡。
虚空的话,亦是老和尚的意思,我却不信,出家人不打诳语,可对于信徒所求所念 ,他们又有几个是认真解答的,一句高深莫测的『佛曰,不可说』便轻松打发了。
老和尚说,当局者迷,说的多了,泄露天机,亦不能解痴者之苦,不如让其自悟,而能自悟的,他再多话也是无用。
这一切大抵也是如此,所以我只能自渡。
三个月后,老皇帝在前线大捷,一连攻下十城,大家都很高兴,胜利则意味着国运昌盛,是好事情。
太子决定组织祭祀,祭拜上天,感谢天神庇佑大启。
我是太子妃,本来应当与太子共同祭天,可现在我的印章被赵侧妃拿去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则是,陪太子祭天的人还是我,但组织各项事宜则需要赵侧妃在场。
皇后娘娘也要一同准备,她看我们权利与位置不配,导致诸事不顺利,气的头疼。
只能派出谢侧妃在我们之间斡旋。
说起来,这个过程还挺热闹的。
等我与太子殿下完成祭天之礼,没过多久出了一件乌龙事情。
负责为国诵经九九八十一天的高僧们,对着与我衣服颜色差不多的赵侧妃喊了句太子妃安。
太子震怒,大臣们却欢喜,见有机可乘,直呼定国将军之女做太子妃,那是天命所归。
我看着匍匐在地,为首的虚空和尚,诧异的想着,不知道他吃错了什么药,居然惹出这样的祸事。
太子殿下不理跪倒一地的大臣,指着虚空他们,怒道,「来人,把这群有眼无珠的和尚砍了。」
我只能拦住太子,让他不要在此时造杀孽。
太子握住我的手,忍了又忍才对着大臣们说,「她是父皇为孤钦点的太子妃,废掉另立,你们一个个是反了不成?」
大臣们胆小,畏畏缩缩着,不敢多话,只有少许喏喏道,「无法生育的太子妃,能叫什么太子妃?」
太子殿下怒极反笑,「你们一个个管的比天宽,孤的事情,与卿何干?」
「望太子三思。」
……
据说后来太子殿下罢了不少大臣的官职,我父亲则是当场脱帽辞官,表示大臣们欺人太甚。
太子为安抚宰相,将未罢官但附议的大臣罚俸半年。
此事闹的沸沸扬扬。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