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是了,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谢家底蕴之深,当为千百世家之首。
大启朝不过是草莽武夫打来的天下,到皇帝这辈才第四代皇帝,草根皇帝们总是想靠世家装点的更像是正统,说是亲世家,好礼乐,却又免不了好美人好珠宝的流氓气。
皇家为了巩固帝位,总是强迫与世家联姻,让世家和大启不得不捆绑起来。
其实我也以为,皇帝会为太子选一个谢家女儿的,如太后,如皇后那般。
我爹虽为赵氏家族支脉,却是家门不显,他是靠自己的打拼才官从相位,只因忧思天下,想为国为民,实现抱负。
可我爹因为位置太高,一切便也身不由己了。
我总以为他还像小时候一样是我最坚固的羽翼,却不想他是皇帝欲与世家牵线的棋子。
我回相府想问父亲应该如何管教太子,却发现家里面多了一位弟弟,听父亲说,这是我一位表亲的孩子。
那是一名少年,十五岁年纪,已经是少有的稳重,他见我唤了一声姐姐。
父亲还说,这是赵氏本家的嫡子,过继给了他。
我有些惊讶,明明赵氏一族已经决意隐于俗世,发誓不奉新朝。
对于父亲做官,他们都从未给他提供过任何便利。
我父亲过去四十余年一人龋龋独行,靠自己才有了现在。
众生皆苦,我想为父亲祈福,让这世道,可以如他所愿。
我到底还是天真了些,老和尚说我通透,可我却看不透这些权贵的把戏。
我的那个弟弟叫赵秉林,他做了太子伴读。
他是世家一板一眼教出来的世家子,虽不是按照世家继承人那样培养,却也是未来不可估量的少年才俊。。
有了他的规劝,太子总算是放弃了嬉闹,收了性子好好读书。
弟弟偶尔会来看我,恭恭敬敬的喊我姐姐,问我可否安好,若有所缺,只管告诉他,他会禀告给父亲。
我是太子妃,地位与皇帝三妃,公主等同,尊贵非常,怎会有缺?
非要说我缺什么的话,应该是缺个尼姑庵。
不过我自己也攒了不少钱,加上我的嫁妆,修十个尼姑庵也是可以的。
我有时也会任性的想让父亲辞官,那样我就可以不顾一切的逃离这个太子府了。
梵音她们身为丫鬟,却总是为我不平,以纤弱之躯挡在我面前。
所以我不能那么自私,她们都是我罩的人。
为了父亲,为了她们都得把这个太子妃继续当下去。
太子殿下久不踏足我的院子一步,听下人说,他又往府里带了几位才人回来。
两位良娣还没有学好规矩,听教礼嬷嬷说,她们屡教不改,我也没有过多为难,只让她们在自己院子里好好待着。
至于那些才人,年纪轻轻的,也别总是称病了,不来请安便不来吧。
我没有空理这些小姑娘弯弯绕绕的心思。因为过两日我便可以随皇后娘娘去见太后,也就是我的皇祖母了。
我带了梵音和梵烟两个丫鬟,她们都十分开心能去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