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虚构承认了我们之间地位的平等,是否说明他已经无权再增制新的规定?
终于,他撑不住地眨了眨眼睛。
在这短暂的 0.2 秒中,身体的掌控权又回来了。
但仅仅是 0.2 秒,什么也做不了。
我忽然想起那只怀表。
多了一面镜子之后,它的功能也应当和镜面有关,说不定是反弹伤害。
五分钟以后,趁着虚构猛眨眼睛的空当,我用最快的速度将怀表取了出来,使镜子对准他的脸。
再一次睁眼后,虚构也动不了了。
他的眼神十分阴沉,似乎有些恼羞成怒。
真是一物降一物。
我有点想笑。
虚构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煞费苦心想出来的最后一条规则,竟将自己也囚了进去。
我举着怀表,沿着墙边慢慢移动。
在隔间中的体验使我确信,雾气中的确藏着一部分人,但这并不是完全的答案。
「于无声处听惊雷。」
惊雷不止那一道。
而我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虚构」这一词常被使用的语境。
虚构故事、虚构情节。
我举着镜子,摸到了书房的门把手,然后几乎是飞身闪进去,快速地将门反锁。
只要他的目光触不到我,那我就无所畏惧。
我收起怀表,在书架上翻动着。
满排的书,大部分却都是空壳。
找了半天,只有四本书是确有重量的。
一本诗集,一本科幻小说,一本童话,还有一本爱情小说。
仔细翻阅,都是虚构,皆言幻想。
无声——二维世界一定是无声的。
而「惊雷」,是否可以代指这些文字所含带的力量,以及映射的现实?
然而仅仅是将四本书摆在一起,似乎无济于事。
我想起「编撰戏剧」这一环节,低头去寻找我可能用到的工具。
在最下方的抽屉里,我如愿以偿地窥见了所寻之物的踪影。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才是艺术加工之下,创作者所想让我们看见的?
揭开虚构这层皮以后,底下的究竟所谓何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从四本书上分别撷取一个词,剪下来。
「自由,未来,幸福,爱。」
串起这四个词的,我取笔写下:活着。
一分钟过去了,毫无动静。
门外徘徊着虚构,他的脚步时轻时重,似乎有意扰乱。
不对?
我第一次萌生出了自我怀疑。
如果不是从「虚构」中提取故事核心,那又是什么。
我想了一会,再次分别在四本书上圈出四个词:
「穷困,桎梏,离别,疼痛。」
而这些,统统都可以归纳为「苦难」。
再加上主语、连接词和动词,将剪下的这些碎片拼凑起来。
「活着,我们经历苦难。为了自由、未来、幸福,和爱。」
这就是整个世界最显而易见的真相,没有人可以否定。
整句话联通的一瞬间,书页自发翻动起来。
数以百计的方块跃向空中,交错组合成我从未见过的名字。
很久以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