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给大家一个技巧,如果主体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大家可以从四风问题上去思考。当然,我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最好能够加一句过渡句,这样我们在表达上更为顺畅,比如开篇表态之后,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盆景式调研,我们往往会批评基层干部弄虚作假,但一个巴掌拍不响,盆景式调研之所以会大行其道,我认为基层干部和上级领导都有问题。一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3、危害影响。
分析完原因之后,我们可以说一下危害。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危害一定要放在分析之后,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去调整。危害不建议大家长篇大论,危害既可以从危害的严重程度去说,也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去说。比如从短期来看如何,从长期来看如何等等。
以此题为例,就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去表达。即,盆景式调研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不利于上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只会招致群众的反感,破坏干群关系。当然,这里如果大家在考场上分析没有想到太多内容,可以少说原因多说危害。
我们在说危害之前,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调研的重要性,然后再说危害,以此题为例,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达: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 51 次、累计 152 天,纵横跨越整个中国。他到的是最困难之地,聊的是百姓家常,但牵出的却是民生大事。所以,盆景式调研要不得,这种调研形式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不利于上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只会招致群众的反感,破坏干群关系。
危害说完了,我们要说对策了。在说对策之前,也最好说一句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我们常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想纠正这股不正之风,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点。这样引出对策,显得更为自然。
4、对策措施。
相较于分析原因,对策部分往往更为容易。我们在说对策时,一定要具体,有针对性,接地气,要给考官一种感觉,你的对策真的能够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切忌华而不实、泛泛而谈。对策的主体,我们既可以按照「主体分析法」,也可以按照要「素分析法」。
所谓「要素分析法」就是比如主体只有政府的话,我们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立法、加大治理力度/执法、强化宣传引导/普法、建立监督体系、完善流程设计、加大党性教育等几个方面。以此题为例,我们对策可以从下级要树立正确观念,上级要转变工作作风,组织部门要完善工作制度,纪检部门要建立监督体系等方面展开。比如:
第一,下级单位要树立正确观念,调研不是演戏,现场更不是秀场,下级单位要认识到调研不是问责,而是为了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在接待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