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查看全文
一个权术大家,他干这些事情目的非常简单,两个字——权力。 3 前面我们讲到这个人特别喜欢在礼仪问题上,搞各种各样的大文章、小文章。举一个小例子,一般一个皇帝都得有一个庙号,要不就叫什么祖,比如说宋太祖;要不就叫什么宗,比如唐太宗,什么是祖?就是开国奠基的,一般来说第一代君主叫祖,因为开疆拓土,其后的都叫宗,即使像李世民那么牛的,都只能叫唐太宗。可大家有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有两个祖,一个是清朝,努尔哈赤清太祖,然后康熙叫清圣祖。康熙也算是实至名归,因为清代疆域的最后奠定,什么收复三藩、收复台湾,确实是康熙干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明代也有两个祖,一个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个,那个造反的、篡位的朱棣,后来叫明成祖。这个明成祖就是嘉靖皇帝给改的,原来朱棣死了之后的那个庙号,叫明太宗。一直到他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到嘉靖的时候,才改成这么一个明成祖。 你觉得好奇怪吧,他为什么这么干?很简单,他觉得我跟朱棣是一样的,我这皇帝位子不是我老子传给我的,是我自个儿挣来的。其实还在计较大礼议那个事,但是你琢磨琢磨这个心思用得有多深。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一个皇帝你天天放着那么多事不管,天天跟这一字一句去较劲,你不是有病吗?他还真不是有病,他所有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巩固权术。要想理解这一点,你就必须重新理解儒家意识形态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演变。 儒家刚刚起来,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你说儒家在汉代有没有被尊过?确实很尊,但这个「尊」是在学界的尊,在政治地位上其实没有怎么尊。 汉代之后,就是一个很长的儒学没落时期,大概有 800 年。从三国一直到五代十国。你说那不是中间还有一个唐代吗?唐代不是盛唐吗?对,可是唐代是儒释道三教并存,首先皇家觉得我姓李,李耳也姓李,老子,我们遵奉道教。那些民间的士大夫又特别崇拜佛教,儒教在这当中显得非常不高冷,儒教在唐代的位置其实非常微妙。 儒教真正起来是宋代,宋代大儒辈出,像北宋的程颐、程颢,南宋的陆九渊、朱熹都开始出来了。但是宋代的民间儒化的程度其实没有那么高,主要是高层精英当中出现了大儒。 到了元朝的时候,蒙古人管你什么儒学不儒学,八娼九儒十丐,将近一个世纪里面,儒学的地位又下降了。直到明朝,儒家才成为一种主流而全面的意识形态,社会的上层和民间社会全部儒家化。 明朝这个朝代特别有意思,朱元璋是一直致力于皇权的一支独大,要把所有的权力收到皇帝自己手里,甚至把宰相都给废掉了。可与此同时,儒家意识形态又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对皇权的制约力量。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