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走散,这个时候他又遇到另外 3 个「散兵」,在职业军队中这种失去建制的散兵都要被归为「失去战斗力」这一类。
那么请看看中国散兵的表演——
庞国兴与另外 3 人主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指挥,在敌后穿插 15 里。连续作战 5 次,歼灭了 5 股逃敌,打掉了印军 2 个炮兵阵地,光是加农榴弹炮就缴获 7 门,后来又歼袭了一个连队再缴获 8 门榴弹炮,印军第五野炮团一共就 24 门榴弹炮,居然就被庞国兴小组干掉了大部分!
一组「散兵」干掉了大半个印军野炮团,这个战绩可谓十分彪悍。
事后在表彰会上庞国兴意气风发地说出一句被广泛传颂的名言:
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在这场战役中迂回穿插距离最远的是西藏军区某营在世界屋脊的无人区向邦迪拉的穿插。
7 天 5 夜中强行军数百公里,在零下 30—40 度的恶劣气温下翻越 4000 米以上的 4 座雪山+7 个峻岭,经贝利小道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到印军后方核心要害邦迪拉。
这个穿插动作相当于电影院第一排人员还在战斗,结果解放军突然出现在最后一排!
所以,解放军在邦迪拉的出现直接让东线印军全体崩溃。
最神奇的是,这支部队还在邦迪拉附近的多龙桥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仙战例。
得知我军攻占邦迪拉之后,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一营(欠第四连)约 300 人慌忙从邦迪拉山口撤退,于次日 10 时到达多龙桥。
当时这个桥对岸只有我军一个营部和一只 27 人的小部队(含一个 15 人的迫击炮排)。
27PK300,如果其他国家职业军队会作何选择?估计 90% 选择是撤退,最多有 10% 特别强悍的选择去狙击(多龙桥距离最近有我军部队的邦迪拉有 3 公里)。
那么当时我军指挥员选择是什么?
合围这只印军!
27 人合围 300 人?科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
偏偏我们的指挥员就这么强悍,而且我们的士兵执行这个命令也没有半点违和感。
于是一个「宏大」的包围圈就展开了。
副指导员王文保亲率 2 人去堵正面,派出 4 人(还 TM 是炮兵)去堵侧翼,再派出 5 个人去堵后路,其余士兵(主要是炮兵)坚守炮兵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你看看,总共 12 个人的包围圈的「主力」还在侧翼与敌人后方(生怕敌人跑走几个),正面只有三人!
部署完之后,王文保也感觉正面 3 个人「实力」确实弱了一点,回到营部兜一圈,确实没有人了,只找到正在做饭的炊事班(7 个人)。于是炊事班一人发一条枪也拉上去加强正面。
至此 12 人的「主力部队」+7 人的炊事班恶狠狠的向印军一个营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