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的理论,把牛顿他们好不容易收拾的规规整整的科学又弄得面目全非。
撩妹撩成这个德性,确实有伤风化!
尤其是那个历史专业出身的文科生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后,因为数学功底不足,写的论文狗屁不通,差点毕不了业。
接着,这篇论文传到了德拜手里,德拜眉头一皱,这论文实在有辱斯文。
于是找来了薛定谔。
此时的薛定谔还是德拜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生,德拜说:小薛啊,赶紧给物质波凑个方程,让那文科生的论文更体面一点吧!
薛定谔无奈只能接了这个擦屁股的活,憋出个「薛定谔波动方程」。
这时上帝又开了个玩笑,谁也没想到,用来擦屁股的方程直接成了基本指南!
薛定谔方程系统地阐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成为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公式,没有之一!
薛定谔方程有多无赖呢?
问:妹子在哪里?
答:妹子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家里。
这是经典物理。大家都好理解。
问:妹子在哪里?
答:妹子 20% 在学校,30% 在路上,50% 在家里。
那妹子到底在哪里?
就是 20% 在学校,30% 在路上,50% 在家里。
难道妹子分成三截了?妹子还是一个啊。
那你赶紧问一下,现在妹子在哪里了?
已经问过了,20% 在学校,30% 在路上,50% 在家里
是不是要崩溃了……
薛定谔方程牛逼到把薛定谔自己都整懵了。
好在后来波恩整明白了方程的意义,提出了「几率波」的概念。
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瞬间出现在任何地方,不同地方出现的概率用「几率波函数」计算。比如,你在宁波,要去杭州,那中间就得经过绍兴,这是经典物理学。
而薛定谔方程告诉我们,你是随机瞬间出现在这三个城市的,中间不需要赶路,在不同城市出现的概率要用他的方程计算。
当然,不用算也知道,人瞬移的概率肯定小到即便用宇宙时间来衡量都不一定会发生,但如果把人缩小到原子核那么大,波函数的计算结果就很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的核裂变,就是因为原子核中的不同粒子随机出现在了不同的位置上,宏观看起来就是原子核分裂了。
按照这个理论来说,运气不好的话,你的手机可能会突然散架,分裂成原子状态。
海森堡看了之后深以为然,认为撩妹就是靠运气的,于是提出「不确定性原理」,也叫「测不准原理」:
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准的,两者的乘永远大于某个值。注意,这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理论上做不到。
从技术上说,测量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被测量者,这种原理造成的误差叫「观察者效应」,比如你要观察一个东西的颜色,那你就得用一束光照着他,光线打到这个东西上,必然会发生相互作用,于是它就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