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黛玉的父母都健在,她的结局会是什么?

查看全文
舍弃一切的准备,也没想到我上来就直接冲着那园子开刀。 61 前有黛玉训斥宝玉,后有我指引王熙凤同贾琏。 林如海自然也要跟上,在他几次时阴时晴的对待下,贾政终于顶不住了,摆了酒请林如海,想要说和。 他心里便是不明白林如海为什么这般对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忍下来,委曲求全。 林如海见他还知道低头,不是个拿着清高当命的家伙,也算是稍感欣慰,「好歹不是那等说不通的死木头。」 当天的宴席是在外头摆的,不过是我的酒楼,周遭无人,除了他们二人,便只有我知道那天晚上他们说了什么。 62 那日贾政回去之后,第二日没有上朝,第三日才穿戴整齐上朝去了。 一去朝上,贾政就向皇上递折子,说府中的大观园已建成,恭候元妃省亲,同时表示,元妃省亲之后,将以宫中名义将大观园捐出,供百姓游玩观赏。 贾政到底是个文人,文章还是写得有一套的,他恳切地念了一篇赋,歌颂皇帝仁厚太平盛世:「圣上开恩让元妃省亲,这不光是贾家门楣光耀,也是圣上的天恩,臣铭感五内,盼望天下人都知道圣上仁厚。」 皇帝如何想的我不知道,但林如海说皇帝准奏了,甚至还赞了贾政一句「与民同乐」。 63 而贾政也在皇帝的是话语中逐渐清醒过来——如果皇帝没有对贾家有不满,怎么会这么轻飘飘同意代价这么大的工程直接捐献出来。 是恩是罚,昭然若揭。 自此,贾政再不敢对林如海的话心存疑虑,只飞快照办。 原本他还担心贾家内部或有阻碍,谁知道阖家上下竟然都同意。 刺头之一的宝玉主动请命:「我于科举一事上实无建树,过往又只贪图玩乐,纨绔懵懂,今后愿只做庶民,留守园子。」 贾政惊喜之余也生出一股疲惫感——这个儿子是没救了,虽然他原本还发愁该如何说服儿子放弃科举,但真到了这时候看贾宝玉放弃得比他还快,也是有些犯堵。 而贾宝玉这里还欣喜不已,当天就找到黛玉道谢:「父亲果然同意了!还是林妹妹对我好,知我不喜科举,便帮我一劳永逸,让父亲再也骂不了我,母亲也逼不了我了。」 黛玉看着宝玉,心中百感交集。 但无论方式如何,目的是达成了。 64 贾宝玉放弃科举之后,贾政自然也让贾环一并放弃。 然而贾环并不知内情,只觉得是贾宝玉不成器,连带着他要一起陪葬,竟然从此往后都不能科举了,便将贾宝玉恨上了,比从前更甚十倍。 老太太那里也有人去劝,只说是宝玉不爱读书,也没得叫贾环一个庶子爬到了宝玉头上,索性都不要去学了。 老太太一贯地糊涂,听不到宝玉不如人,当即便答应了。 唯一只李纨那边,她出身书香世家,王熙凤联合鸳鸯给她求了个恩典,让她家去了。 李纨也表示:「我为珠爷守一辈子,只盼着能让兰儿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