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乖女儿为好姐妹求到我面前来,我自然无有不从的。
我想起原书里那首诗:「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原是极致的辉煌,却终究在富贵中迷失了志向。
我对黛玉道:「你只问她,薛家没了进宫的指望,如今我要她将皇商的头衔也舍掉,她舍得不舍得。」
68
黛玉去了没两日,薛宝钗便亲自上门求见,带来了自己的答案:「不破不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我如今方才知晓,靠着谁都不如靠着自己。既是要破,不如破个彻底。」
我看着下头的小姑娘,这孩子心思比黛玉决绝。
黛玉虽在我的教导下心思渐朗,但薛宝钗从来就更加务实。
她心中并不满意宝玉,但当时薛家那等境况,她唯有嫁给宝玉才能够守住寡母弱兄。
如今想明白了,倒是也没有什么舍不得了。
至于皇商的名号,谁爱要谁要去,商跟官斗,从来都是弱势一方,不如彻底放手,反而能守住更多。
她既通透,我便也放心——多个心思清明的姐妹,将来便是我跟林如海去了,黛玉也有自己的帮手。
69
省亲如约而至,因着贾政同王熙凤的极力邀请,我跟黛玉也出席了。
元春通身富贵,只是眉宇之中愁意颇深,临行前,她拉着贾政和王夫人的手道:「父亲救了我的命,只盼家中能够知晓利害,少些奢靡。」
王夫人泪水涟涟,贾政不住应承:「自是不能,自是不能。」
元春回去了,贾家继续处理着家产,其实原本也没多少家产,王熙凤管家之时便是靠着老太太的库房度日的。
大观园之后果然捐作万民园了,倒是得了不少民间赞赏。
贾家只余了一个空壳子,但终究挡不住元春的命运。
那年秋上,元春病死宫中,皇上特许贾家回金陵奔丧。
林如海给贾政最后一个指点:「告老还乡,往后便不必再来京城了。」
贾政答没答应我不知道,但老太太确实不行了,元妃的丧事过后不久,老太太过世,贾府众人守丧三年。
老太太将私产果然尽数留给宝玉,贾琏王熙凤等人心中早已有数,也并不恼怒。
何况宝玉倒真是个不在意金银的人,只将钥匙又还给王熙凤,「还是凤姐姐管着家吧。」
此后贾敬、贾赦接连过世,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三年又三年,贾家的后辈子侄当真到了金陵就没再离开了。
王熙凤看的事儿多了,也绝了贪心,将老太太的钱财悉数拿出,买了两座山,建了清净之地,一干人等,都住在山上。
70
这期间,黛玉宝钗,以及归家的李纨,还有外嫁的史湘云,时有探访。
黛玉回来跟我说:「大太太年纪轻,孝期过后便改嫁了,二太太一贯地吃斋念佛,从前或许有些是无奈,如今瞧着倒是真的念上了。几个姊妹也还好,原先孙家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