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被强光致盲,会不会是歹徒同样利用了光折射策划的谋杀。」
「利用光线谋杀吗?」我陷入了沉思。
光学我不懂,可歹徒却不一定不懂,电影都拍了,或许歹徒是从电影里学来的。
只是……
我揉了揉太阳穴,原本就有偏头疼,连续数个大夜班,剧烈的头疼感觉让我很不舒服。
齐斌想了想,忽然说道:「陈队,或许咱们可以去市理工大学找人帮忙。理工大学的王海民教授,是国内光学界的权威人物。」
我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你们俩去把大门口的监控录像整理好,明天早上咱去理工大学。」
「那秦风呢?今天不审了吗?」王梦磊问道。
我摇了摇头:「秦风的心理防线很坚固,在没拿到确凿证据前,怎么审讯都没用。先晾他一夜,给他制造点儿焦虑。」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齐斌,还有案发前后一小时的监控录像,以及市刑侦支队大门口的街道地形图,前往市理工大学。在我们表明身份后,很快地见到了王海民教授。
从警二十多年,我还是头一次和教授级别的文化的人打交道。王海民教授六十出头,已经满头银发,浑身上下散发着儒雅的气息,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当他得知我们有要案需要他协助的时候,直接推掉了上午的讲座,耐心地看完案发现场数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还有货车司机的行车记录仪记录后,又拿起地图研究半天,最后直接起身,神色肃穆地说道:「我要到现场亲自看看,才能下判断。」
我大喜:「那就麻烦王教授了。」
什么叫专业,这就是专业!
王教授的表情像是看出了什么,却还要出现场,亲自看看才能做决断。
我当下领着王海民教授亲自赶往案发现场,陪着他巡视了整条街道。巡视的路上,王教授不时地驻足,看向周围的楼梯,嘴里发出惊叹的声音。
直到午饭时候,王海民教授才停止巡视,站在距离案发现场五十米的大楼前,指着三楼全封闭的玻璃窗道:「先说好,这只是我的猜测,凶手极有可能是利用这块玻璃窗,经过三重甚至三重以上的光线折射,将光反射到货车司机的眼睛里,造成视觉盲区。只是……」
王海民犹豫许久,才缓缓地说道:「光线折射的变数太多,首先是光源位置的不可控,其次是货车速度的不可控,然后就是他需要一面镜子!」
我张了张嘴,这说的什么啊,我一句都听不懂。
看着侃侃而谈的王海民,我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个……王教授,我对光学没什么研究,你能不能说直白点。」
王海民白了我一眼,像训斥学生一样:「光线具有衰退性,假如这是一场光学谋杀,凶手是利用强光作案,那他首先需要一个光源。我看过整条街的监控,在路灯全亮和街道上车辆都开了近光灯的条件下,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就会随着折射次数递增而变的昏暗。凶手需要一个强光源,作为作案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