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长崎为什么核爆过依然还能住人?

查看全文
主义」,而赫西也因此备受推崇。 似乎正是从上海开始,赫西就坐上了直通成功的好运电梯。他不仅找到了风格,还通过了审查。 1946 年 5 月 13 日,他终于收到了 SCAP 新闻办公室的电报,「不反对约翰·赫西作为记者进入」。 好运继续眷顾善良的人。赫西进入广岛后,发现到 4 月份为止,美国的军事人员已经基本都迁出去了,留下的那些美国宪兵对记者采访谁,没那么多限制。 而且,官方允许他可以在广岛停留 14 天,而不是短短几个小时。 但 14 天根本不算多。14 天,要找到足够的采访对象;14 天,要让受伤的平民对轰炸他们的「敌国记者」敞开心扉,太难了,赫西担心自己做不到。 一到广岛,他就开始拼命工作,也许是因为时间紧迫,也许是因为行动是驱散焦虑的唯一良药。 赫西先找到教会,耶稣会的德国籍神父威廉·克莱因佐格,给了他很大帮助。 神父不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且给赫西介绍了其他采访对象,并且担任翻译。 这两个星期,赫西说话不多,他全神贯注地倾听,沉默地奋笔疾书。得益于 9 年前,给作家刘易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担任助理的经历,赫西学会了速记。 速度、坦率、谦卑、发自内心的同情,也许再加上超过一米八的帅气外表,赫西赢得了受害者的信赖。 他们的经历太血腥、太沉重,时常让听的人无法承受。赫西太沉浸于过程,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究竟采访了多少人,他后来说,也许是 25 个,也许是 50 个。 赫西用实地采访证明了,所谓的宏大叙事,在展现个人命运时,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是的,要求人们去理解「原子弹在广岛造成的死亡超过 78000 人,受伤 84000 人,失踪 13983 人,市中心 90% 以上的人口丧生」,太苛刻了。 这些数字就跟石头一样冰冷无情。 但是人们会理解一名被遗弃等死的少女,一名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救人的医生,一名背上教友一起逃命的神父,一名在废墟中挖出三个孩子的寡妇,一名被冲击波打进河里的私人医生,还有一名淡定地和妻子告别,然后回到现场救人的牧师。 这六个人物,后来成了《广岛》的主角。 从左至右依次为少女佐佐木敏子、医生佐佐木辉文、神父威廉·克莱因佐格、3 个孩子的母亲中村初代、私人诊所医生藤井正和、牧师谷本清 到了离开广岛的这一天,赫西站在荒凉的火车站台上,包里装满了采访资料。 他没有趁着情绪高昂,立刻把稿子写出来。为了逃避 SCAP 审查新闻稿,他决定回到纽约再开始写。 采访资料很沉重,他的内心也很沉重。一张张受害者的脸孔,就像火车一样,呼啸着碾压过他的灵魂。 最终,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