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长崎为什么核爆过依然还能住人?

查看全文
一个故事。这篇 30000 多字的《广岛》,沉重、痛苦,编辑善意地提醒那些想要一边吃早餐,一边被《纽约客》逗得哈哈大笑的读者,这是一个「关于一颗原子弹几乎完全摧毁一座城市」的残忍故事。 既然军方隐瞒了核辐射的伤害,大家都赞同战争、投更多的原子弹,那就只好让人们变成「受害者」,哪怕只是阅读的瞬间,去直接面对核武器的冲击吧。 杂志摆在报摊上,编辑肖恩派了员工去观察,一开始似乎没什么人买。大家有些沮丧。但没有关系,杂志社留了一手。 在出版的前一天,他们将副本交给了 9 家纽约的主要报纸和 3 家国际通讯社的编辑,并且说赫西的文章非常重要! 很快,局面反转了。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纷纷发表严肃的社论,呼吁大家来阅读《广岛》。 《广岛》造成的轰动效应,就像原子弹一样,将不同领域的人群迅速卷入。30 万册立即销售一空。就连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想买,也只能请求出版社重印。 有媒体愤怒地指出,美国政府之前所做的隐瞒,让大家看起来就像「没有道德的白痴」。 此后,即便杜鲁门总统让前战争部长发表调查文章,去解释「我们为什么使用原子弹」,但是大家对待核武器的态度,已经永远改变了。 正如《纽约时报》的社论所说,「《广岛》不仅仅是关于个人与城市的死亡、毁灭,而是关于人类的良知本身……历史就是历史,它不能被撤销。但是,未来,我们仍然可以帮助创造」。 最终,《广岛》的影响冲破了国界。BBC(英国广播公司)购买了《广岛》的广播权;企鹅出版社以书籍的形式,首印了 25 万册,几周内即告售罄。 一年以后,根据美国出版商发布的总结报告,《广岛》被翻译成了 11 种语言,包括挪威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马拉地语等小众语言,还有一个盲文版。在美国的图书总销量约为 61 万本。后来,《广岛》被选入一些常春藤大学的教材。 甚至连当时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将军,也阅读了这篇文章。他还计划复制一些,用于远东地区的军队教学。他想要士兵们从中学到什么呢? 也许他的想法,和格罗夫斯将军给《广岛》开绿灯的理由是一致的。格罗夫斯将军说,「原子弹攻击的灾难,恐怕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因此,所有的美国军官都应该读一读《广岛》,以便了解当美国自己受到攻击时应该如何应对。 对赫西来说,这真是巨大的讽刺。 他本想要提醒世界,核武器是多么恐怖,应该被禁止,没想到军方的反应是,核武器的确恐怖,因此我们想要更多的、更大的、更致命的。 军备竞赛一发不可收拾。到了 1986 年,冷战高峰时期,全世界能够立即投入作战的核武器约为 70300 枚。到了 2019 年,仍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