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系统的学习易经,有什么建议吗?

查看全文
《易传》是第一本提出阴阳观念的书,但关于这一思想的阐述,早在《易经》中就出现了。 有了阴阳观念后,大家在生活中发现阴和阳能互相转化,比如黑的能变白,白的能变黑。 总之,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既然事物在不停地变,那万一好事变坏事呢? 这时候就要能量爆棚,掌握人生方向盘,扭转乾坤,让坏事变好事。 2.五行思想的产生 商周时期有个人叫箕子,他是商纣王的叔叔。商朝被周武王灭了后,他就进山里去修炼。 可周武王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宝宝,他翻山越岭钻进了小树林,找到了箕子,向他讨教治国之道。 于是,箕子掏出一本治世秘方给了周武王。 所谓九畴,其实就是九条原则。 温馨提示:也有人说《洪范九畴》并不是箕子写的,而是夏禹提出的。 九畴第一条原则是:初一曰五行(此处省略你认识但看不懂的百来字)…… 这里的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然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而且这五种元素之间是有联系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箕子是第一个明确阐述出五行关系的人,所以他被称为五行始祖。 世界能正常运转,就要靠这种联系。 这种联系不能被破坏,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世界「大翻车」。 所以说要想不翻车,就不能破坏五行的联系。 可问题来了,好好的五行,怎么就被破坏了呢? 你看商纣王,这货不仅杀人如麻,还活挖人心、泡狐狸精,这都是人干的事儿吗? 商纣王不干人事儿,五行间的联系就被破坏了,老天就派周武王把他送给了阎王。 这就是商朝灭亡的原因。 至此之后,大家就开始用五行解释王朝兴衰。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玄乎,还有点神秘,好比现在所说的「因果报应」,但古人内心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另外,通过商纣王的故事,我们也得提醒在座的广大男士:有事没事别泡狐狸精,有本事就去泡蛇精啊! 发展到这里,五行和阴阳呢,就从客观存在的东西和现象变成了一种思想,用来指导大家的行为,算是真正实现了—— 思想的种子一旦埋下,铁定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周朝末期,阴阳五行思想开始流行起来…… 三、阴阳五行思想大流行 1.阴阳思想大流行 话说在周幽王时期,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当时的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都被吓惨了,于是开启了一场全民讨论:好好的地,怎么说震就震了? 这时候,一个叫伯阳父的文化人跳了出来,说: 翻译过来就是说,大地上有两种气——阴气和阳气,这两种气本来在正常运行。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两种气受刺激疯了,开始乱窜。于是,大地愤怒了,然后就发生了地震。 解释完了地震的起因,伯阳父回头一看,这时候的周王朝惨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