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肯定也是内心难安,思索了很久。他心意如此坚定,甚至不惜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证明决心。儿媳作为妻子,实在不忍见丈夫这样伤害自己,见此母子、夫妻离心的局面。所以儿媳愿意放手,也请母亲好好考虑儿媳的话。」
长公主怔了,她没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
16
最后,终究是父母输给了儿子。
霍晏和秦念念离京那日,妻妾儿女都在,无论明面上如何,我能感觉到,大家心里是一片漠然。长公主赌气不肯来,是公公来送的。
望着马车远去的影子,我抱着长安,站在公公半步后的距离。
我听见公公对我说:「若长安十岁时,他们没有回来,我便禀报圣上,改立世孙。」
我这才发现,战功赫赫、威震西北的定国公,是真的老了。
他们的离去引来京中议论纷纷,有说长公主溺子太过的,有说我留不住夫君的心的。
对此,长公主府和国公府都缄默不言。
圣上同太后因此分外怜惜长公主和我,召见了我们几次入宫安稳,同时赏赐不断,向世人昭示着荣阳长公主同定国公府有圣意庇护,荣耀一如往昔。
疼爱入骨的儿子执意抛下一切远走,拜过高堂的夫君躲进情爱的壳里醉生梦死,为何世人还要怪罪于这样的女子?
没了霍晏和秦念念,日子也一样过,甚至没了他们碍眼,更轻松了。大家可算不用看他们的烂戏,被他们当作配角。
公公和婆婆如同已经失去了这个儿子一般,对我也不再有什么要求,只让我撑住定国公府,多带长安和珊瑚去看他们。
我见两个长辈实在伤心,便同李琼华说了,每月让长安和珊瑚回长公主府住上五六日,代我们孝敬长辈,承欢膝下。
孙子孙女在怀,两个都长得玉雪玲珑,康健聪颖,极大宽慰了他们的心。
17
公公还是没有等到长安长到十岁,其实霍晏离开那年,他的身子骨便已经很不好了。
从前的戎马生涯,给他留下了太多病症。
他似乎预料到一样,在长安六岁时便提前请封了世孙。
而这一切,霍晏不知是在外边乐不思蜀,还是所有人都默契地不告诉他,他和秦念念并不知情。
陪长安过完七岁生辰,老国公便倒下了。
和他恩爱半生的长公主接受不了,直接伤心病了,凡事都是我来操办。长安小小年纪,为爷爷出殡摔碗。
长安很喜欢这个爷爷,带他骑大马,助他写大字,教他握大弓的爷爷,比父亲待他好百倍。他伤心极了,眼泪滚过脸颊,表情哀伤带着坚毅,已见沉稳大气。
来的人都说,国公府后继有人。
圣上也亲临国公府,送了这位赤诚忠直的九锡宠臣最后一程。他让礼官以郡王礼仪为公公下葬,并亲手书下「一片丹心」四字,又添了一份哀荣。
圣上当着在场的许多人的面子,亲口承诺,长安长到十五岁,便会让他袭国公爵。
谁都没有提到霍晏。
长公主自此之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