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而且喜欢逃避不敢面对。我觉得我自己心态特别不成熟,求开导!?

查看全文
展的能力。 进而我们会被外部环境认为是没有做事能力的人,于是进一步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这是恶性循环。 迷茫、胆怯、纠结、浮躁、脆弱、停滞,六个心魔,我们实践路上的六只拦路虎,获取深度认知的六个心理障碍。 二、产生心魔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看的更深一些,会发现,其实六个心魔,又可以分为四类。 迷茫是一类,属于方向性和动力弱。 胆怯和脆弱是一类,属于心理能量弱。 纠结和停滞是一类,属于行动能力弱。 浮躁是一类,属于内心力量弱。 我们一一来分析,这里面也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为什么会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和热情? 因为在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少年们在大学之前,处于「单一环境、强目标、弱干扰」的「学生模式」中。 大学经历过渡,然后迅速进入社会,进入了「多元环境、弱目标、强干扰」的「社会模式」。 在「学生模式」中,因为环境纯净、目标明确(考学)、外部干扰很弱,学生们特别是好学生们,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方向、动力和热情这样的事情,大家每天不需要去思考、判断和抉择,只需要按照要求,刻苦努力去考取更高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即可。 但是「社会模式」完全不是这样,这已经不是「版本迭代」和「机制变化」了,这是直接换了一个游戏。社会模式中,环境高度多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元素极度丰富,金钱、资源、机会、平台、形象、能力、影响力……这个游戏复杂度直接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更为可怕的是,它是弱目标的,并不存在之前「考学」这样一个固定的目标,也没有「分数」这样的评价标准,你必须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由于利益,或者由于热爱。 这一切还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中发生的——真实的世界足够的复杂,每天都在发生无数的事情,你发现自己每天都被无数信息笼罩,这些经常矛盾的信息都会加重你判断的难度,放大你的焦虑。 于是很多学生,特别是很适应原本「学生模式」的好学生们迷茫了。 他们发现自己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毫无认知,自己成了真正的「小白」,道路看似很多但不知道自己该走哪一条,自己除了学习考试似乎也没有什么强烈的兴趣爱好,读书算吗?也许算,但似乎不能养活自己,也难以让自己快速获得成就和荣誉感…… 外部的声音非常嘈杂,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父母要自己赶快考公务员然后结婚生子,可自己似乎还没有恋爱过…… 说到底,对复杂社会的认知是空白的,因为没有见过,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按照父母安排的道路走下去,却时刻感觉哪里不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热情和动力,好想再回到学校那时候啊,那时候自己起码不会如此的迷茫…… 2、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