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是厌恶痛苦的,很多人很难度过「低反馈」的痛苦阶段。
而且,学生时代越成功的人,往往也建立了很高的自尊,背负了一定的形象包袱,越发无法接受短期内「失败者」的形象和感受。
也就是说,本来人性中就是逃避痛苦的,能力弱的时候很难得到积极的反馈,本来就有逃避困难的倾向,加上少年时代得到的积极反馈较多,对负面反馈的耐受性更差。
这也是很多年少时读书差的所谓「坏学生」在社会中经常做出一些成绩的原因。
他们没有所谓的成功者包袱,对负面反馈的耐受性很强,反而通过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能较为深刻地认识到,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逻辑:
「社会见识少、经验少、锻炼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负面反馈多且包袱重——逃避倾向,行动力弱——社会见识和经验无法提升——能力无法提升……」
这种负面的循环长期持续,就会形成一个人稳定的人格面——一个脆弱无力者的人格。
4、为什么浮躁是内心力量弱的体现?
浮躁的人,永远在期望快速成功,希望有捷径。
这其实也只是表象,背后是这个人极度的不自信,内心力量弱,缺乏自我认同,没有建立强大的自我。
浮躁的背后,是对外部认同的渴求。
由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加上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打击孩子自信,否定孩子爱好,替孩子做决定的倾向和行为——我们的孩子们普遍是缺乏自信的,很多人已经成人成家,但是内心依旧是脆弱破碎的,没有建立自我和强大的内心。
所谓自我和强大内心,就是我相信自己的价值,我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这一切不以外部成败为转移:我成功,我也相信自己的价值;我失败,我也相信自己的价值。
这种自我的认同是无条件的。
但是如果这种强大的自我无法建立,那就会变化成另一种模式:我认可自己的价值,如果我成功的话。
这种认同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自己需要成功。
所以浮躁只是表象,本质上,是这个人必须成功,ta 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只有成功的义务,没有失败的权利。
这种价值的焦虑感促使 ta 每时每刻都要去追求快速成功过,如果不能快速成功,那就要伪装成功、扮演成功。
浮躁永远与虚荣相伴,就是这个道理,背后都是一颗无力支撑自我认同的内心。
三、战胜心魔的心法和方法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回到前面这里:
迷茫是一类,属于方向性和动力弱。胆怯和脆弱是一类,属于心理能量弱。纠结和停滞是一类,属于行动能力弱。浮躁是一类,属于内心力量弱。
治疗迷茫的方法,是积极投身实践,多经历多看多感受,找到自己的热爱、动力和方向,先见,后识,再爱。
治疗胆怯和脆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