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为什么越来越难?

查看全文
的不是他家的孩子。 问题是,分流大概率搞不动! 首先,之所以会过度教育,是因为当初他们把高校扩招,当作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一种办法。 比如 2020 年,因为黑天鹅的影响,不仅研究生扩招,专升本也大量扩招,为的就是延缓就业。 没想到吧?分流和现行政策打架了——你说分流能解决失业,但扩招就是为了解决失业呀? 其次,国人有个不良传统,就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而且诡异的是,大家还特喜欢评价别人,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资格。 比如郭锦程说他老家的人,明明自己处在社会最底层,还特喜欢对年轻人耳提面命。 你不走他们认定的路,你就是 loser,搞得年轻人既反感,又压抑。 可能某个小天才就是想去当「再世鲁班」,他们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搞那些奇技淫巧有什么用? 」 好不容易卷完考试,小天才又想去搞一些「绝不会有用的发明」,然后录视频当网红。 他们又说:「学而优则仕,你搞那个能稳定?」 你看这个传统,就是要用一些既缺乏逻辑支撑,又缺乏现实依据,单一且蛮横的评价体系,来规训别人的人生,压抑别人的需求。 人生三道窄门,升学、就业、婚姻,都给你标得死死的,越走越窄,越窄越卷,越卷越心塞…… 容错率还特低,哪一步没走好,就势必要让你忍受一辈子黯淡。 小 K:这和搞不动分流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矛盾啊。 连上前面讲的,这里一共有三重矛盾: 矛盾 1:他们认为制造业很重要,但不愿意自家孩子当工人。 矛盾 2:他们认为过度教育是浪费资源,大学应该缩招,但又需要通过扩招来暂缓青年就业。 矛盾 3:他们一方面想打压年轻人心气,好让他们进厂,但又把持严苛的社会评价体系——别说你没心气,你就是有心气但没有卷赢,也都是 loser。 所以分流这种做法,直觉上虽然是对的,但很难推进。 02 小 K:那怎么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 结构失衡 = 大学生太多+高端岗位太少。 减少大学生数量,听上确实更容易,但我们前面讲过,缩招不解决问题。 所以只有增加高端高位,既正确,也有效。 一国之发展,就好比一人之发育,成长了,脚自然也变大了,原来的鞋子显小不能穿,那就送给隔壁家小孩又何妨? 固然会有一阵子没鞋穿,要光脚,那就赶紧给自己做一双更大更好的鞋子呀,哪有人蠢到把脚给剁掉一截呢? 所以不管是打压打工人工资,还是打压年轻人心气,都属于「削足适履」,逻辑上就不对。 对的是产业升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大量的新工作,都诞生于技术革命之后。 比如汽车被发明,才有了汽车装配、汽车修理、汽车装潢等工作。 很多人觉得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