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为什么越来越难?

查看全文
向」问题。 具体的说,就是你根本不知道往哪使劲是对的,力气再大也没用,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领,在这儿是无效技能。 那怎么搞定「方向」呢? 答案是四面出击,瞎跑、随机、广撒网。 比如《三体》中,智子是怎么锁死地球科技的?干扰粒子对撞机的结果,对吧? 粒子对撞机就是让粒子瞎跑,然后看哪个方向有突破的可能。 但智子能让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又排成个「一」字——失去了随机性,实验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又比如《黑客帝国》中,墨菲觉醒程度太低,在他的认知里,人类的真相,是机器人的 「生物电池」。 但从「建筑师」和男主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对于机器来说,是进化之源。 因为机器人是程序思维,讲逻辑,绝对理性,它的任何行动都是精确计算的结果,那么它的进化方向就是线性的,是单一的。 然而人类不是这样,人类的行为充满不确定性,通俗地说,就是啥人都有,啥都干得出来,充满了不可预知的随机性。 就像自然界的进化,也是先随机发生基因突变,然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一轮又一轮的竞争淘汰赛里杀出来。 所以机器人才在可以轻松端掉锡安,让人类绝种的情况下,不厌其烦地搞了好几代 Matrix,甚至还要用 「历史周期律」,来小心翼翼地维持住人类的存在。 「瞎跑」、「随机」、「多点突破」,听上去好像很盲目,但其实这才是文明进化最快的路径。 集中力量,反而意味着其他方向失能,一旦搞错方向,就完犊子。 而且大概率会搞错——即使是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聚在一起,也计算不出 70 年后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 就像 70 年前的科学家,也绝想不到今天我们对电子产品是如此依赖。 70 年前,美国国防部造出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但没人知道怎么推广使用。 于是他们选择放开技术,让众多科学家一起研究,谁搞对方向,就算谁的,肖克利的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肖克利这个人,是得过诺贝尔的学术大拿,但也只对学术感兴趣,所以他确定的研发路线是高规格+高逼格。 商业推广?推个屁! 然而给肖克利打工的「八叛徒」(包括 「摩尔定律」中的摩尔)却认为,应该往实用且低成本的方向走——要是家家户户都用上计算机,不就赚翻了? 然后他们就离开了。 肖克利对此非常生气,甚至放狠话要让他们混不下去,「叛徒」就是这么叫出来的,但没人鸟他,尽管他是学术权威。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细节,九边已经讲得很好了,我就不再展开,反正结果大家都知道——「八叛徒」不仅获得了天量财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远超老东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条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的道理: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