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虽然作案手法算不上很凶残,但是因为案件细节特别离奇,难以解释,让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当时办案人员和群众舆论的意见,基本都是排除了屋外第四人杀人。也就是说两个幸存者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案子捅到了省里,据说还专门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议,研究如何处置这种作案机会完全均等的两个凶嫌。
两人一个是工人,一个是老师,人品,社会关系,身体心理诊疗,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都一致咬死了对方杀人。
会议开了几轮,也换了好几拨有经验的审讯专家,甚至有人学国外编写了一些心理测试题,也都察不出破绽。
还有那个神秘的始作俑者,也让各界猜测纷纷。这个人行事极为缜密,掳走了三人,却没留下任何线索。而且还能搞到氯仿,懂得氯仿的麻醉效果,可见他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
现在氯仿都是工业原料,可以前穷的时候是医院麻醉用的,管控也较为严密,他是如何得手的呢?
谁也猜不透他做这件事的动机。如果他存心想杀人,为何迷晕后不直接杀人?如果他想通过密室把杀人嫌疑转嫁给另外两人,可大门被屋内的三人使用门栓锁住,凶手是如何进入的?
终于,两个月后,我爷爷他们再度勘察现场时,发现了一处细微的破绽!
那个保存资料的木架子背后的墙上,有几个呈矩形散布的小孔,像是大钉子钉过的痕迹。
因为墙都是裸露的青砖,那小孔打得不深,通不到外面去,没有破坏密室的可能性,所以之前勘察一直没太注意。
但我爷爷觉得这几个孔的存在十分蹊跷。这钉孔比一般的钉子大了不少,而且又隐藏在资料架后面,所以我爷爷认为,这几个小洞或许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他用粉笔将这些钉孔划线连接起来,发现其形状大小,很像是一道门的样子!
当时还有另外两名公安和专家,但他们都没反应过来。我爷爷看着这扇粉笔勾勒的门,率先想起了唐某的一段证词,他说过迷迷糊糊中似乎有人在摆弄他的脚。
如果唐某这个回忆是真实的,那么与那些钉子孔的线索串联起来,我爷爷推测出了一个令人冒出一身冷汗的惊天阴谋布局!
我爷爷推测,从唐某赵某醒来开始,这屋子其实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密室,有人在这面墙上钉了个假门。
在第一次寻找出口逃生时,唐某等人曾摸黑找到了大门,但之所以打不开,感觉像是被人从外面锁死了,是因为他们找到的是幕后凶手刻意钉在那堵墙上的假门和假门框!
因为屋子内没有任何光亮,加之大家情绪恐慌,绝望的情绪让两人变得不再理智,所以没能分辨出那是一道假门。
而真门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他们对面。但此时幕后真凶已经将原本放在假门位置的资料存放架,挪到了真门面前。
唐某事后回忆自己好像触及过真门,但却误以为那是木架的一部分。而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