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路媒体高调报道「探索者」号「考察船」的同时,它真正的核心部件,也在休斯公司的一处厂房,最终完工了,这项工程则是在绝对保密起情况下完成的——
休斯公司按照 K-129 潜艇的尺寸,秘密建造了一个巨型抓斗。
至于它的工作原理,你可以照着「抓娃娃机」的方向去想象,基本就是那个意思。
事实上美国的保密思路至今也是这样:绝大部分都随便你看,但最核心的部分永远都是严防死守。
到此,以前都已经准备停当,可谓是万事俱备,可是白宫那边的「东风」却迟迟没有吹来。
此时,美苏关于已经趋于缓和,尼克松正准备 6 月份去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会谈。
在此之前,总统不希望有任何节外生枝的行动,给这次会晤制造麻烦,于是中情局的一干人等,只能耐着性子等待政客们忙活完他们的事情。
10、正式开工
终于在熬过了漫长的 6 月以后,「探索者」号在 7 月初终于正式启航,前往夏威夷海域开始「锰结核矿藏的勘探工作」。
除了工程技术人员之外,多名 CIA 官员也一同随船出海,出了协调打捞工作之外,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一切都可以在高度保密的前提下进行。
而此时的尼克松总统,则正在焦头烂额的应对由「水门事件」所引发的弹劾动议。
好在这些政治上狗屁倒灶的事,并不怎么会波及到技术层面的事务,尼克松在忙着应对检察官的间隙,依然签署了批准打捞行动的文件。
在到达 K-129 沉没的位置之后,「探索者」号先装模作样的「考察」了一番,一直到第 17 天,真正的戏码才正式上演。
在船底,长度达 60 米的两扇舱门渐渐打开,一个巨型抓斗从里面缓缓伸出,一点点朝这 K-129 所在的位置,被放下去。
与此同时,位于「探索者」号船头和船尾的侧向推进器开始时快时慢地运行起来,不断修正、调整船体的位置,让这个排水量和「辽宁」号航母差不多的庞然巨物,能够保持在 K-129 点正上方。
11、「狼来了?」
在不断修正船体的同时,中情局的特工还必须时时关注苏联人的动向——对方即便再迟钝,看到一艘美国船在这片海域进行水下作业,也很可能会联想到 6 年前失踪的那艘潜艇。
然而幸运的是,这一次苏联人没有任何动静,探索者号在完全没有外界打扰的情况,进行着自己的「勘探」工作。
而这也说明,之前「狼来了」的把戏,的确奏效了:
在 2 月份,「探索者」号刚刚交付后不久,美国人就把它开到这一片海域,进行探勘作业。
当时,一名敏锐的苏联海军情报军官凭借种种迹象推测,这条看似「人畜无害」的考察船,很可能和之前失踪的 K-129 潜艇有关。
这名情报官把自己的分析汇报给了他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