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军迷中流传的不为人知的梗?

查看全文
抓斗的重量急剧减轻了差不多 2/3。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却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虽然探索者号配备了高清晰度的水下摄像机,但是出于保密考虑,拍摄的影像资料必须先传给中情局的官员们审查后,才能交给工程师们。 这么一折腾,当工程师们看到监控画面,已经是几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到此他们才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之前抓潜艇时用力过度,4、5 号钢爪出现了裂纹,之后在上升的过程,这一对钢爪承受不住重量,彻底断了。 而原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 K-129 艇体,自然经不住这么折腾,于是也跟着断成了两截,后面的 2/3 重新跌回了海底。 从画面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枚让无数专家眼巴巴盼着的 R-21 导弹,从发射筒里滑了出来,晃晃悠悠地坠入深海,一点点的没有了…… 一切竟然都像当初海军那帮家伙们说的那样!? 然而事已至此,也再没有什么可以补救的法子,美国人只能让抓斗继续上升,先把剩下的 1/3 艘潜艇拉入月池再说。 再排干月池中的海水后,工作人员开始对苏联潜艇的残骸进行清理。 他们从里面找了两枚核鱼雷和大量文字资料,除此以外,还有 6 具苏联水兵的遗骸被一并带了上来。 按照各国海军的通例,美方人员将苏联水兵的骨骸装入锡制棺材,覆盖苏联国旗,之后为他们举行了海葬仪式,为了表示尊重,他们还请东正教的随军牧师为遗体进行了祷告——作为同行,大伙斗归斗,但应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13、再捞一次 至于中情局那边,在对潜艇残骸反复检查后,他们沮丧地发现,原本最想得到的通讯密码本,却不在它该在的地方!? 按照美国情报机构对高尔夫级潜艇的了解,存放密码本的艇长室应该就在潜艇前面的舱段。 而真实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只不过 K-129 却是个特例:K-129 的艇长科布扎里是个大个子,原本的艇长室因为地方太窄,让他长期都只能蜷着睡觉。 1967 年,K-129 回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在科布扎里的强烈要求下,厂方最终同意对潜艇进行了一点无关痛痒的改造,把艇长室挪到了后面更宽敞的地方。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想不到,当初的一个宜居改造,让中情局的「亚速尔计划」最终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不过即便只有 1/3 艘潜艇,里面的大量一手资料,也是极有价值的,虽然没中到头奖,但终归也算是拿到了 3、4 等奖,算是赢一半输一半。 8 月 10 日,「探索者」号向中情局发去密语电报:「真空吸尘器坏了,需要维修」,翻译过来就是——打捞行动成功。 从俄国人的反应来看,苏联政府应该还没有察觉到「亚速尔」计划,这意味着美国人还有机会。 在「亚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