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中央分局机关除项英、陈毅、贺昌三人外,其他领导均派往各地以加强领导。
考虑到闽赣省的重要性,选择的派往的领导,中央分局非常谨慎,经过多番人员调研和筛查,都没有好的人选。
向中央汇报后,中央没有直接给答复,而是发来一封之前颁布过的嘉奖令,这个人选当即确定下来。
2,兴国模范县
这封嘉奖令,陈毅同志的印象很深,是嘉奖当时的兴国县为苏区模范县。
颁布嘉奖令时,兴国县的县委书记是钟循仁。
1933 年春,兴国县在钟循人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极好,被评为中央苏区模范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毛泽东对于钟循仁非常赏识,在颁奖大会上,曾很难得的亲口夸奖:「兴国模范县,事实上是在钟循仁手上创造出来的。」
由这些可以看出,钟循仁不仅不是什么庸才草包,还是能力非常出众,极为难得的人才。
那后来为什么会在他出任闽赣省委书记期间,直接让闽赣省落入敌手?
对此陈毅也不清楚,他也非常希望知道原因。
调查到此不能再继续下去,陈毅几经思索,想到一个人,于是给调查人员写了一封介绍信,让调查人员去找这个人了解。
3,临危受命
这个人叫方志纯,是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堂弟。
调查人员经过层层申请才联系上方志纯,但他之前遭遇了多年的迫害,戒备心非常重,始终不愿意相见,直到「四人帮」完全被粉碎后,方志纯才主动联系上调查人员。
方志纯
调查人员立即带着陈毅的介绍信前往,这时的陈毅已经逝世,看到介绍信后,方志纯泣不成声,情绪平复了一段时间,才讲他知道的情况讲出来。
长征开始后,反动派对于苏区的攻势很强,游击战取得的战果并不大,为应对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央分局决定调钟循仁前往福建,接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务。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钟循仁一到省委机关,就及时找干部们谈话,听取汇报,了解情况。
很快,钟循仁就意识到闽赣省委机关存在一个极其严重的大问题:枪杆子不听党指挥。
矛盾的主要症结在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参谋长徐江汉三人身上。
闽赣省机关
闽赣省军区宋、彭、徐三人负责我方的军事力量,是苏区中央局在第五次反「围剿」匆忙而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安排。
这三人都属于典型的「带病上岗」干部,对党并不忠诚,都存在严重的军阀作风、山大王思想。
他们掌握军队后,一向不把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负责人放在眼里。
几个月前由于方志纯对省委和军区领导人在工作上提出过批评,被省肃反委员会当做反党分子抓了起来,一再受到审问和严刑拷打。
不仅如此,宋清泉三人多次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