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将帅如果活久了可能晚节不保?

查看全文
的资历够深,南昌起义时主力部队就有叶挺的 5 个团,后来的「红军之父」朱元帅当时还是南昌的公安局长,手里也就几百号人,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远远比不上叶挺和贺龙他们。 但是朱元帅最大的功劳就是把残兵收集起来带到了井冈山,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这在当时的兵败的情况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叶挺是个牛人,当年北伐时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有「北伐名将」之美誉。后来在南昌起义中任前敌总指挥,作用巨大,因此成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后来做了一件糊涂事。 1928 年去苏联汇报情况的时候,由于王明、李立三等人对叶挺无端指责,把广州起义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一个人,加上对党内一些问题也看不惯,而选择了退党。这次脱党事件,也严重影响了他后来在新四军中的地位和工作开展。 新四军组建时,关于军长的人选问题国共又干了起来。 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必须是由国民政府派人担任。这样的方案我党当然不同意。 军长人选牵扯到后续新四军是姓国还是姓共的控制权问题,延安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让步。 但是蒋介石也绝不同意由我党指派军长,这个事就陷入了僵局。 之前在澳门隐居的叶挺因国内抗战爆发已回国,希望为国效力。蒋介石对自己这个曾经的部下很是欣赏,于是决定指派叶挺担任新四军的军长,并在未和中共确认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了委任状。这让中共很是恼火。 但是叶挺毕竟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我党人员,在中共上层有一定的人缘,而且后来又应领导人之邀去了一趟延安,在延安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这让叶挺非常感动,也向延安保证日后新四军的军权交由中共控制。 由此,经过国共双方的互相协商让步,最终军长一职由国民政府指定的叶挺担任,副军长由中共方面指定的项英担任。 归根结底,国共双方都想夺得这支军队的控制权。这也导致了日后皖南的悲剧。 叁·项英的两个问题 先聊聊叶挺和项英这两个人的关系。这两个人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完全就是不对付。 项英这个人资格很老,早期是搞工人运动的,后来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很高,当时被外界称为和领导人、朱德并列的苏区三大领军人物。 项英就是典型的和士兵打成一片的「土包子」类型,对外表不讲究,理个大光头,说话大大咧咧。天天和士兵一起端个大碗蹲地上吃饭,非常平易近人,很受士兵的爱戴。 叶挺则完全不一样,他对外表和生活极其讲究,就是现在说的那种很小资的一个人。 叶挺是正规军校出身,整天穿一身将军服,戴着白手套,活脱脱就是一个普鲁士贵族军官的形象,和新四军这帮刚从大山里面钻出来的「土包子」完全是两种概念。而且他在国外居住多年,喜欢摄影,对食物也比较讲究,跟新四军战士根本就格格不入。